定期高息跌下「赚硬」神坛!

日期:2024-09-22

定期高息跌下「赚硬」神坛!

若减息期开始了,购买力自然增加吗?而购买力多了,是否代表成交一定增加?也未必,因为情绪仍然是市场的主导者,悲情可以继续困扰市场!虽然悲情其实影响不到价值。

市场价格是怎样来的?价格是一个有市场价值的楼盘在市场活动之下衍生出来的,市场活动可以因为不健康而失去理性,例如过份看好或过份悲观的情绪,在极端的情绪且成交少的情形下出现令人意外的价格。

「楼盘的价值可以在理性市场运作下反映出来,而市场虽经常不理性,却最后都会回复理性」!所以与其讨论减息之后楼价会否上升,不如我们返回问题的根源,就是香港10万亿元定期存款究竟在减息下何去何从。

首先认识一下定期存款这种曾被认为「赢硬」的投资,其实是多得中央及香港造就的客观环境,因为 中国内地和香港 也神奇地在环球量化货币多年之下出现低通胀,内地的通胀率最低是近乎零,本港的通胀率最低应该是今年4月的时候只有1.1%,当低通胀遇上联系汇率衍生的高定期息(很多银行买美债产品去支付定期利息给客户,这做法赚高息之余在联系汇率下没有汇率风险),当时1.1%的通胀之下,很多人都收到5%甚至更高的定期息口,即是说去除通胀实赚约3.9%。

但当然世上并不存在「赚硬」的投资,随着通胀升温去到最近2.5%,加上美债息下跌,定期收息由之前5%回落到3.5%左右,其实两者相减大家发觉实际收益只是约1%,获利少了约7成。以之前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做较高息的3个月定期,之前定期内的通胀率不可能挑战到高息盈利,但到了现在实质1%的利益,已不能抵销期间可能出现的通胀升幅!做定期的弱点就是定期期间不易应变,对於定期之后的投资亦没有任何掌握!!

大家不妨评估一下,香港10万亿元定期存款,其中有逾4万亿元是过去两年多才存放做定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4万亿元定期是从其他投资项目包括地产吸收过来,如果你是做定期的客户,你会怎样决定?有多少人会仍然坚持做定期?还是转为做其他投资?无论怎样决定,地产也算是一个选择,何况住宅的收租回报率很多区域已有3.4%至3.5%。我们看看历史,在2018至2019年的期间香港的定期存款曾试过流入了超过1万亿元,结果在2020至2021年的时间里这1万亿元定期陆续回归市场,回归市场的结果就令到楼价在2021年9月上升了11%(对比2018年12月),并创了历史新高。

笔者已汇报了数字,看官请参考吧!

各区最新放盘应有尽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