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25周年系列】楼市大城小故事:沙士贱卖楼VS辣招年代上车一拆二
日期:2022-06-30
转眼间,香港回归25周年,港楼於1997至2022年间,由政府宣布「八万五」建屋政策掀起楼市狂泻序幕,经过亚洲金融风暴洗礼,沙士时楼价跌至谷底,以为楼市就此玩完,谁知接下来却是19年的大牛市,过程中虽遇上金融海啸、楼市辣招及新冠疫情为楼市降温,但仍无阻楼价在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这段期间楼市走过高山低谷,有一家人在这25年间作了多个买卖楼的决定,直接影响两代人的未来。这个大城小故事,也许是不少升斗市民的写照。
1997年回顾前,港楼炒风炽热,打造了楼价不跌神话。那时候刚20岁出头的Janet与一般年青人一样,与父母同住在家人自置单位,有一天正为考试作最后冲刺,突然听见父母回家,阿妈兴高彩烈地告诉家中各人:「我同阿爸买了楼上一个单位,对方开价100万元,我哋无讲价即成交。」那时候大约是1995年,对买楼毫无概念的Janet走出客厅奏热闹,但心中却闪过了一个念头,「买楼好似不同买菜,不是应该要讲讲价的吗?」
就是这样,在回归前两年,Janet的父母便Full Pay买多一个单位。这个单位主要是阿爸存放货物及工作之用,但因为有睡房多出来,Janet便搬往楼上单位居住。父母二次置业后不久,便遇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阿爸生意一落千丈,加上政府宣布「八万五」建屋政策,楼价从高位爆破,纵使1998年政府停止卖地并推出七项措施救市,仍未能力挽狂澜。
2003年沙士爆发成了楼市最后一根稻草,楼价回归后至2003年间大跌近七成,当时「负资产」差不多成了业主的代名词。
楼价自回归后一落千丈,父母眼见楼上单位不停贬值,加上阿爸生意淡薄打算退休,故想卖掉楼上单位套现。2003年某日,父母外出回来,阿妈默默地告诉大家已卖出楼上单位。
事实上,一个已Full pay的西环名校网两房单位,不自用亦可放租换取生活费,但当时两老却选择以60万元「止蚀」,较买入价亏损40万元,他们捱不过的并非金钱压力,而是心理恐惧。2022年同一单位市值为400多万元。
沙士期间楼市跌至谷底,政府於2002年底推出「九招」稳定楼价措施,包括停建居屋及暂停勾地。直至2003年下半年疫情趋向稳定,加上「香港自由行」的出现,令本港旅游及消费业进入黄金年代,经济重回正轨,楼市同告复苏。
父母沙士期间贱卖楼事件亦告一段落,变回只得一间自住旧楼,过着退休生活。Janet亦搬出来自住,开始其租客生涯。头数年她均在西环租楼,当时大部分人仍未意识到已身处一个港楼大牛市的开端,Janet租住西环单位多年,业主不断加租,直至2009年她决定离开西环搬到九龙区减低租楼支出,最后落户红磡一个单幢楼的细单位,租金由每月7,000多元降至5,000多元。
在签下红磡租约之际,恰巧是金融海啸后,美国展开前所未有的「量化宽松措施」大印钱纸,港楼及租务市场开始进入急升状态,连Janet这位寻常百姓也感受到资金市的威力。
「租楼多年后,我感觉到这些300多平方尺的上车盘,楼价快要冲破200万元关口。当时,我同自己讲,一定要在楼价升穿200万元前买楼,再唔上车会好大镬,不能再这样被加租。」Janet租楼多年决心上车。
首次置业遇上SSD
於是Janet在2010年起到各区四出睇楼,最后竟买入了正租住的红磡单位。置业过程中,她更遇上2010年11月政府推出辣招为楼市降温,购入后两年内转售的单位,将收取额外印花税(SSD)。幸好SSD的出现,并未影响到其置业计划,结果以189万元预算当上了业主。
「虽然这个单位并非Dream house,但楼价在200万元以下符合预算,而且不用搬屋及装修、计及印花税及律师费,只花了约6,100元支出便圆了上车梦,我真心觉得赚咗 !」买入红磡上车盘后,Janet一直住到2016年,首次享受到低息供楼不用被加租的乐趣,期间更受惠楼价升值带来的回报。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市场持续资金四窜,2010年辣招推出后,港楼并未降温,随后於2012、2013、2015、2016年政府连环加辣,推出SSD加强版、买家印花税(BSD)、从价印花税(DSD)双倍版,更上调压力测试力度及降低按揭成数等多管齐下,务求全方位打压楼市炒风及升势。
原来当了业主后,会令人更留意楼市风向,Janet观察楼价从2010年她上车后升势转急,政府连番出招未能降温。那时她买入首个单位已约六年,楼价亦翻了一翻,升至400多万元,途中她有加按套现,为物业一拆二作部署。
「大约2015至2016年期间,我开始到新界区物识较大的屋苑两房盘,屯门、元朗及将军澳也有考虑。由於见到政府推出连串辣招后,楼价升势未遏,我相信这些400多至500平方尺的屋苑盘,不久便会升穿500万元关口,是适当时候进行一拆二计划,否则迟买应会贵几球。」
无独有偶,Janet二次置业再遇上辣招登场。2016年第四季Janet决定以486万元买入元朗一个屋苑两房单位期间,时任特首梁振英突然推出DSD加辣版,住宅物业从价印花税一律上调至15%,首置及换楼客除外。幸好Janet在DSD加辣版推出前已签了临时买卖合约,交易不受影响,否则若要支付70多万元印花税,她的一拆二计划必定告吹。
二次置业再遇辣招
不经不觉,距离推出DSD加辣版已六年,Janet现自住元朗屋苑单位,市价升至约650万元,而红磡的单位在搬出后一直放租,租金足够供楼及各项支出。
Janet刚巧在1997年回归时毕业进入职场,这二十五年与家人一起经历了楼市高山低谷,自己则在十二年前开始租楼生涯,想不到现在找来租客帮手供楼,印证了十年人事几番新。
一个家庭两代人,父母遇上回归后楼市暴挫,沙士时贱卖单位,二间变一间;女儿却在辣招年代置业,成功一拆二做包租婆,在置业这人生交叉点上,形成强烈对比,更为日后生活带来关键性影响。回看这二十五年,这些大城小故事,不断地发生,上述置业故事会否也有你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