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置业负担指数 对楼价有影响吗?
日期:2021-08-18天水围新盘「Wetland Seasons Bay」收票火爆,新地代理总经理胡致远对项目销售成有足够信心。
政府经济第二季报告数据反映了香港复苏势头好,第二季GDP增长7.6%,并预测全年增长可达5.5%至6.5%,相当乐观的前景。虽然数据亮丽,但各行各业的增长速度并不平衡,旅游业明显还是停顿,客运人流依然停滞,当然环球货运及商务服务已经回升,加上新营商方式创造了商机。
香港地缘因素与开放式经济,在疫市下保持经济活力,政府储备充裕,在困难时可做出多方补助支援,亦有向市民派钱促进内部消费,刺激市场,一切从低位回升后,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更创出历史高位,最新报191.34点。根据政府登记数据,第二季的住宅物业买卖合约有2万2000份,较首季多两成,按年就升3成。每次楼价统计数据有新突破,作为政府官员,为民负责必须向市民提出惊醒忠告,尤其是置业负担指数第二季已升至75%,整体收入花费在住屋后,实在难以承担其他生活支出,幸好这个数字是以香港住户入息中位数字考虑,并非业主的入息中位,这个置业负指数比率是大部用以评估价楼是否太贵,市民难於负担。
其实私人楼价真的不能以这个住户入息中位数来衡量平与贵,因为香港人民住有超过一半是政府资助房屋,他们支付的屋租或楼价都并非根据全港中位入息的,而那个置业负担指数的中位入息是全港住户数据,一般在私人置业市场的买家,他们的收入会超过中位收入,所以他们的负担比率相对很低,有不少置业者动用的更是闲资。
在2011年置业负担能力比率达到50%,已经有学者及政府官员说楼价高到市民负担不起,发出楼价过高不要高追的讯息,10年后,经过两届特首的重中之重房屋政策希望压抑楼价,在重重打压下,楼价反而愈升愈高,何解?只因私人房屋是个人经济购买能力,是社会竞赛精英的财富力量。至於住屋问题,是政府的民生课题,目前已经在政策上全力开辟新增土地供应更将资源调拨为公私营的比例作7:3之分,对於那些希望置业的买家,一定要看清数据对自身的适合度,不要看错数据定错位,使自己迟迟未能置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