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土地供应: 汪敦敬: 应鼓励年轻人争取建屋

日期:2021-08-08
市道行情-谈土地供应: 汪敦敬: 应鼓励年轻人争取建屋-House730

市民高喊「楼价贵得惊人」,作为资深物业投资者的祥益地产总裁汪敦敬,手持物业众多,有豪宅又有商铺,理应感到开心。不过,他认为推使高楼价背后主凶,乃近年政府造地过少,供应严重短缺,令楼价高企难下,强烈呼吁政府加快增加土地供应才为上策。

汪敦敬指,50年代至97年,香港进入高速建屋期,兴建大量房屋,相反踏入97年后,欠缺持续土地供应。他认为,在97年后,八万五政策遭妖魔化,市民对大量房屋供应产生恐慌,反对造地的声音愈来愈大,导致近年的建屋量,相比90年代减少50万个单位。由於住屋需求有增无减,供求失衡下,推使楼价攀升,而居住在「劏房」的人口,在过去10年间急速增加20万人。

根据政府去年底长远房屋策略报告显示,全港有12.2万户居住环境欠佳,当中73%居於「劏房」,较2019年的11.91万户升2.4%,而2018年的数字为11.66万户,可见「劏房」户数连续攀升。然而,截至去年10月仅有1,200个过渡性房屋落成,远远不能解决「劏房」居住问题。

政府官地供应短缺,最新一季卖地表仅能提供约200个单位。
政府官地供应短缺,最新一季卖地表仅能提供约200个单位。

鼓励市民发声   争取建屋纾缓房屋需求

 

另一方面,他认为政府官员面对市民时感到相当大压力,因此多抱着「最好就唔做」心态,而令土地供应上里足不前,故他认为香港人应多表态,表明需要更多土地,向政府施压。他更称,在土地供应稀缺下,得益的只有业主,但认为不应再靠土地供应稀少来获利,应尽量鼓励年轻人去争取建屋。

 

汪敦敬又认为,香港是开放城市,经济结构上不能自给自足,需依赖外来资金带动经济,限制土地供应只会令更多人买不起楼,相反,令更多具充裕资金的外地人来港买楼。

 

交通问题不应成建屋阻力

 

政府近年加快洪水桥等地区发展,惟交通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不少人认为交通配套未能跟上发展,将为已趋饱和的交通基建增添负担。不过,汪敦敬就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所有未开发的地方,交通配套都有不足之处,但不应成为反对建屋的原因,而虽然他亦承认政府在行政上有所不足,但以交通为由而阻止开发更多土地就更为不智。

西铁洪水桥站料2030年竣工,图为元朗市区。
西铁洪水桥站料2030年竣工,图为元朗市区。

他解释,在商业社会「有生意就有人做」,与其关注交通问题,不如先起楼,再让买家或「劏房」户决定是否搬入,交通问题亦不应成为影响增加公屋供应的理由。

 

科技令地产代理行业更精英化

 

面对什麽都人工智能(AI)化的年代,地产代理行业也不例外。与过往模式不一样,现时买楼、卖楼和租楼等,很多工序都电子化,可以电子签单,签放盘纸等。在AI科技年代,汪敦敬承认,现时资讯科技一日千里,但他认为资讯多,同时错误资讯也多。

 

他比喻指,与20年前比较,当时接收资讯七成是可靠,但今天资讯虽然澎湃,估计九成资讯不可靠,所有人比错误资讯包围时,「数据唔系一切,最后都要靠有独立思想既人把关,而不容受数据影响」。因而他强调,尽管未来趋势是科技与资讯结合,惟判断资讯都需要靠人去分析,更显得具备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作为地区性代理行的祥益地产,代理人数及规模与传统两间龙头大行有别,惟汪氏指出,整个行业应是提拔精英的行业,他亦一向采「多铺少人」的策略,相较大行一间分行可能有多达20名从业员的规模,祥益地产采取精英策略,一间分行普遍只有3至5名代理,变相令每个从业员都可丰衣足食,长年人均每月都有4.8宗成交,意味有效控制资源,令盈利提升,他更笑指「我哋每位同事都有两层楼!」

 

网上讲楼带动分行生意

 

既然卖楼过程中运用科技元素是大趋势,祥益地产又如何用科技帮助卖楼?汪敦敬称,现时越来越多人通过网上认识祥益地产,不少人以前根本从未踏足过天水围或屯门,但透过网上认识祥益而选择其提供服务,故分行有不少生意是从网上而来的客人。

汪敦敬每星期都会主持电台节目。
汪敦敬每星期都会主持电台节目。

汪敦敬平日经常在网上评论楼市,但他的追求不止於此。他指,分行门面亦会有新主意,希望提供更多资讯。他亦强调,网上发展及分行业务是无法分开,亦不应该分开,意味不会集中发展线上,而放低线下工作,两者可产生协同效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