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元以上物业按揭成数降至5成影响换楼链

日期:2021-03-10

 

2020年二手住宅成交量按年增加15%,当中在新按保推动下600万至1,000万物业的成交量按年增加约53%,然而,2020年楼价1,000万以上物业成交量则按年减少0.5%,与二手巿况背驰。其原因,相信主要是楼价1,000万上下分界线之巨大差异按揭成数所致。

 

根据现行楼按措施,1,000万以下物业可透过按揭保险申请高成数按揭,当中按揭成数高达8成,又或对於800万或以下单位可高达9成,但1,000万以上物业之按揭成数即跌至5成,对比楼价1,000万或以下之基本首期,差距高达楼价3成。现行按揭配套可谓以1,000万作为分界线,以楼价1,000万和1,050万作比较,两者楼价相差仅50万,但两者基本首期却相差325万,差幅达162%

 

按照现时楼价水平,换楼家庭较常有意更换之三房单位不少已超逾1,000万,但楼价1,000万以上之可造按揭仅高达5成,窒碍了用家之换楼计划。即使发展商就一手新盘或提供高成数按揭,但新盘多属楼花未可入住,发展商高成数按揭之低息期一般只限首两至三年,亦并非合长期使用。基於按揭成数之限制,不少家庭未能将换楼计划付诸行动,影响换楼链,亦不利楼市整体发展。笔者建议政府可考虑适度放宽按揭成数,建议2,000万或以下之按揭成数提高至7成,2,000万以上至3,000万之按揭成数提高至6成,买家须为首套房或自用物业换楼人士,以促进整体换楼链回复正常运作。

 

        港府在十年间共推出了8次楼按措施,期间楼价仍然处於易升难跌的形势,有国际调查机构报告指出,香港连续11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楼价,可见楼价走势不会基於楼按措施的推出而直线受到管理,相信楼按措施的作用更在於管理信贷风险及避免楼市泡沫滚大等。事实上,楼市走势往往受复合性因素影响,包括买家需求及楼宇供应量、买家对楼市前景及楼价的预期、市场资金流向及投资回报等,楼市在主流因素影响下,楼按措施往往只能带来辅助性作用,却并非扭转局面的主因。

 

20152月第7轮措施改变了沿用多年的7成按揭比率,一般用家之按揭成数由高达7成降56成,当时为防范楼市升温而推出了名为逆周期措施,并指出已希望尽量减低对置业用家的影响。当年在非常时期推出的楼按措施本身应具有可调节的弹性,多项楼按措施已推出多年,当中影响有利亦有弊,推行措施时存在的因素或许已改变。近月楼市转旺,市场上买楼收租的物业投资者有所增加,在现金世界贫富悬殊的社会里,在楼按措施下有充裕资金人士仍有继续增持砖头的能力,但大众用家却在楼按措施下受影响而窒碍置业或换楼决定,形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楼按措施宜尽量避免对真正用家构成影响,港府宜适时衡量楼按措施是否弹性调节内容,以便更切合当前楼市形势及市民需求。若能适度放宽按揭成数可回复有实际需求的用家获得按揭配套,以免他们在措施下基於首期增加而变得难於换楼或上车。

 

2015年前用家储蓄3成首期便可完成置业目标,但现时即使用家想以7成按揭置业,仍需透过按保计划申请,当中亦须支付按揭保费;又或若楼价超出按保楼价上限(1,000万以上),用家只能再储蓄至5成首期方可置业或换楼。事实上,若按揭成数可放宽至7成,亦有3成首期作为缓冲,银行信贷风险不至於明显提高,再者,根据现行楼按措施,按揭申请人仍需有足够还款能力才可获批按揭。

 

上文转载自经济日报置业家居楼市讲场专栏

中原按揭董事总经理王美凤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