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楼有冇听过? 旧区仅余的特色户
日期:2020-12-17港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未能出国旅游,反而多了时间发掘自己的城市,例如在周末遍游港九新界,细看历史痕迹。大家如果走到个别旧区,可能会见到一些旧楼,最高几个楼层出现向下斜角设计,远看就好像「滑梯」般,称为斜角楼。
原来这些斜角楼,是来自上世纪60年代的一条法律「街影法」,其立法目的是保障楼宇不会阻挡所有阳光,让途人在街上也能见到日光倒影,并保持空气流通,不过这条法例仅维持了18年,便於1987年废除,令跟随街影法建筑的大厦成为历史遗物。
香港早年由於人口密集,而居民卫生意识一般,曾经历过不少瘟疫、如19世纪末的鼠疫,以及1960年代的流感大流行等,令港英政府明白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加上香港於60年代刚转型作转口港,若爆发瘟疫而被列为疫埠,恐对经济及整个社会造成冲击。因此,港英政府由英国引入街影的建筑概念,於1969年在香港《建筑物(规划)规例》中加入的街影建筑要求,确保街道日照及空气流通。
所谓街影法,是当时针对20层以下建筑物的街影投射面积,原意是以街道中心作为起点,向两边楼宇形成一条76度角的向上斜线,令大厦楼顶出现斜面,限制其受光角度,为大厦与地面之间出现特定的日光角度斜面,从而减少被阻挡的街道阴影面积,以获取更多日光照射,同时形成更佳的通风效果。
不过,到了80年代,随着本港人口大幅增长,在住宅需求增加及发展商要求下,大厦地积比获放宽,令市区楼宇愈建愈高,甚至出现屏风楼,街影法渐渐失去效用,最终於1987年废除,由其他建筑规定取代。
如果大家想寻找「斜角楼」的历史痕迹,可到港岛的上环、湾仔、北角等旧区发掘;至於九龙则集中於佐敦、油麻地及深水埗一带。不过,要数到「教材式」的例子,大家可前往佐敦渡船角,观赏由八座综合建筑物组成、有「八文楼」之称的文华新村,它们呈「田」字形般排列,两旁均有街道连接,楼顶因受街影法影响,呈逐层向上收窄现象,由於中间四幢大厦与街道距离一样,所以楼顶呈现的斜度一样,远看相当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