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劏铺九个蚀 本港最后一个不死劏场
日期:2020-12-14本港有不少「着名」劏场,不论市旺市淡,场内也是十室九空,而且转手往往要蚀让离场,最为人所知有如荃湾地皇广场、尖沙咀首都广场及北角城市金库等。
所谓劏场,即投资者购入商场后,将其分间成数十至数百间的迷你铺位,再进行拆售,最平百余万元有交易。由於入场门槛低,且卖方以首年租金回报保证等作招徕,故仍吸引不少人投资。不过,大部分商场被劏后,往往因业权分散、管理不善、欠缺主题等而沦为死场,租值大跌,想甩货也不容易。
如尖沙嘴首都广场,场外人流虽多,惟场内尤如「另一世界」,大部分铺位已拉闸丢空,个别楼层索性关灯。其成交纪录更是十宗有九宗都蚀让,铺价早已跌穿百万元关口。新近一个三楼双号铺,实用面积仅30平方尺,原业主於2013年273万元购入,持货至今年十月终以约35万元易手,七年间帐面损失238万元,物业贬值87%。
即使是劏场「始祖」旺角先达广场,面对疫情加上手机炒卖热潮减退,人流渐疏落,逃不过蚀让命运。如一楼一个面积约75平方尺的细铺,原业主於2005年以273万元购入,今年十月以约188万元成交,持货十五年帐面蚀85万元,贬值约三成。
不过,本港尚有一个劏场,人流疫市见增长,在疫情下成功突围。素有「平民天堂」之称的葵涌广场,廿多年前已「卖散」,过往亦曾出现蚀让,疫情初期相当冷清,吉铺处处。然而,该场近月似有复活迹象,不少新小食店进驻,如韩式吐司、章鱼烧店、汉堡店等,聚集不少人流,甚为热闹,相信与其租金回落,以及邻近民居,能做民生生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