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潮陆续有来
日期:2008-08-01过去两星期,运输工人之工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虽然到目前为止,相关工潮亦告平息,但笔者认为随着通账不断攀新高,不同行业之工潮将有机会继续衍生,处理得宜与否,就要看相关工人、雇主,所介入之工会及特区政府之取态。
从纯经济学角度看,通账会导致百物腾贵,利率飙升,商营机构之“要求盈利回报率”(Required Rate of Return简称RRR)亦相应提高,其货品/服务价格自然会调升,故形成所谓“社会一遍加价声”之现像,但祗要商品/服务在加价后仍卖得出,雇员自然会有人工加。故多年前,打工一族在通账期每年有双位数字之加薪幅度,实不足为奇。
过往,公用事业及公营机构在通胀时会先加人工,引发商营机构要追随。由於过往之通胀多数处於高息期,祗要商营机构能以加价方法,维持取得其RRR,便不吝啬加人工予雇员,而以往之工潮,主要是相关行业或机构加薪反应较慢,又或加薪幅度不足够而引发,祗要条件许可(指商营机构能按其RRR继续经营),一般都能透过加薪解决工潮问题。
工潮未必容易解决
笔者担心今后之工潮不像过往般容易处理,首先港元与美元挂勾,导致本港利息未必可按自己之经济环境而加减。商营机构之RRR不易改变,产品/服务既无加价标准,且加价后亦未必容易为顾客接受,产品/服务可能卖不出,故以加人工去解决工潮之条件,未必容易?到。
与此同时,工会为求得到会员支持,在劳资纠纷出现时,都会倾向为员工搞工潮,俾肯定其存在之价值,这不利薪金应透过市场自行调整之发展。君不见「最低工资」即使被经济学家认为不可取,但最近亦敌不过“市民大众”及各政党之诉求,需重新检视其事。
此外,今日之传媒容易对个别事件煲大,很多时把小小之“劳资纠纷”描述成工潮,多少亦造成推波助澜之效果。
在在因素连结下来,令笔者担心日后出现大型工潮时,将不容易解决,特区政府应多加留意,切勿让其不断蔓延,祸及本港经济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