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销售掀高楼价
日期:2009-09-11最近发展商售楼,单位尺价屡创新高,配合金融海啸后,物业成为不少人之“投资”或“保值”工具,而大众之「贵买贵卖」思路,正好造就发展商,够胆色不断叫喊加价。
其实,近年发展商售楼时,已透过输入“豪宅概念”,将物业品牌提升,从而售得理想价钱。
传统讲豪宅,首选“地区”(Location)为重要考虑,次选及三选之考虑同样是“地区”。当然,物业面积要够大(一般为千余尺或以上),而业主(及住客)之身份及社会地位,同样要够高,方能组成一个理想之「豪宅区」。故此,传统豪宅一向供应有限,普通人甚难晋阶为相关之业主。
传统豪宅供应有限
如斯框框限制,不利发展商建楼,事关投不到豪宅区土地,发展商就建不来贵价的豪宅物业。於是,发展商唯有绞尽脑汁,透过标榜新楼盘之商场、环境、会所设备、与及园林景色,吸引经济条件较佳之业主,慢慢形成另类豪宅区。
所谓在商言商,地产代理自然乐意配合发展商突破豪宅之“地区”规限,事关日后赋有“豪宅概念”之大型屋苑,其二手买卖所产生之佣金效益,亦会水涨船高。
品牌打造尤为重要
千禧年代来临后,豪宅地区之选定,相对再不重要,皆因豪宅品牌之打造,变得比以前更虚无飘渺,发展商一般取几个法文、意大利文、甚或日文作屋苑(或幢楼)名称,配上部份单位的所谓“特色建筑”(如上、下、左、右打通之相连单位),又或顶楼(连天台)之单位里内置楼梯、环保廊、甚或泳池等特大建筑,再加以雷霆万钧之电视、报章及杂志等宣传使费,务求抓紧当时传媒的聚焦,整个新楼盘又可变身成“豪宅”,所售出单位之尺价,自然可以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香港亦出现不少服务式居住物业(Service Apartments),由於用家多为学历及职位较高之(本地/海外)企业行政人员,且能享有近似酒店式服务,於是发展商二话不说,又将其打造成“另类豪宅”,以较高价钱在市场出售。
新盘之开价普遍贵了,二手物业之成交,自然亦水涨船高,平不往那处,而整体楼价在急速之循环效应下,无可避免地被扯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