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房屋供应 杯水车薪宜优化
日期:2018-10-15行政长官上周发布2018年度施政报告,较受注目的是房屋及土地政策,当中比较多争议的相信是透过填海发展东大屿山的计划。不过无论争议如何,我们不难理解现届政府就房屋及土地政策的大方向,就是透过不断增加供应公营房屋,遂步将公私营房屋比例增加至七成,让普遍市民有可负担的房屋选择。
短暂纾缓公届轮侯问题
到了今时今日,政府亦有意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以应付公屋长时间轮候的问题。
不过与八十年代不同,这类过渡性房屋不再由房委会主导,而是透过运房局与民间社福团体促成。
以笔者的经验所观察,社区上实际上对过渡房屋有很大需求,这些人士在末有公屋分配前,只可以选择环境恶劣、甚至有安全风险的居所。而另一方面,市场上有不少业主因各样原因,把物业丢空浪费。所以由政府及社福团体带头为有需要租客及业主作配对,提供合适及安全的过渡房屋,对轮候房屋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类似的计划比较成功的有「光房」计划。
但以目前进度来看,政府这个计划暂时只提供了153个单位,如果和公屋轮候册的20多万申请相比,这个计划目前只是杯水车薪。相信问题由於现阶段过渡房屋计划只由社福团体负责,这些计划往往需要一定人手及资源管理,例如要确保物业附合法例安全要求、业主与租客的租赁问题、以致物业大小维修保养,均需要专业知识及人手配合。如果政府希望真正解决住屋问题,真的需要仔细研究如何落实执行。
作者为中原测量师行租务管理部高级经理 潘志业先生
www.facebook.com/centalinesurvey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