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成交持续出现 买家抗通胀寻优质回报
日期:2010-07-23
虽然「The Java」还未开售,但市场反应理想,发展商第二批价单即时提价约25%,加上项目提供伙数不多,预料短期沽清。图为笔者与英皇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炳强於「The Java」的酒会上合照。
正如笔者近日所言,香港经济持续在低息环境,资金必须找回报对抗通胀,最近一个月内已有多宗大额成交,尤其是一些旺区商厦及铺位:素有「铺王」之称的资深投资者以约$7亿沽出铜锣湾勿地臣街一幢商业大厦、财团以$11亿购入罗素街一幢商厦连铺位、本地家族以约$40亿购入上环维德广场等,以上成交个案均反映资金的运作流向。
住宅市场亦不让商铺专美,超过$2,000万的大额成交接二连三出现,港岛区一向较少新盘推售,所以是次连续有数个项目排队推出,即时刺激市场气氛,中半山及山顶一带成交量向上攀升;而九龙区受惠於「帝峯皇殿」及「形品.星寓」的理想销情,奥运站区的「一号银海」及「君汇港」同样录得高价成交。
这些大额成交如此多及如此快,是本港有钱人换货的行动,他们都希望让财富持续成长,「南湾」首批开售单位於一个早上沽清,大部份是本港的old rich一族购买,因为新的一手项目销售运作模式,不太方便内地富豪时间规律,所以不能即时参加购买行动。香港新盘的热闹是近来少见现象,同时亦是发展商过去斥资买旧楼后经过精心打造重建的成果。
资金在物业市场流转速度甚快,有业主见楼市交投畅旺、楼价飙升趁势套现作其他发展需要,有买家亦是因应发展需求购入单位,这一卖一买是各自的发展走向,也是经济活力的现象,太古城、美孚新村及沙田第一城已连续数月破百宗成交,而太古城的平均尺价更率先重返1997年水平。纵管不少市民担心楼市是否存有泡沬,不过现时无论是供楼支出所占的入息比例或买家的存款比率均较97年优胜,相信楼市仍然可以稳健发展。
山顶聂歌信山道豪宅地皮将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