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累积威力有影响 二手受压

日期:2011-07-13

     

珑玺」开售至今,不断传出创区内新高成交,成为市场最瞩目红盘。图为笔者与新鸿基地产代理执行董事雷霆於周末的售楼处合照,可见背后参观人潮不绝。

 

 

过去一年,政府三番四次的出招,从供应、按揭及税项等着手,期望以有阻吓性的措施令楼价慢慢步向正常升轨,不再急速攀升。多项政策经过时日累积下来,成交量上已反映其威力,因为各大屋苑在六月底至七月初交投淡静,部份甚至在周末期间仅录零星或零成交。

 

市场相信除了政府施行的措施渐见成效外,国内地方债务日趋严重,加上人民银行加息,担心地方债违约恐爆骨牌效应;虽然这些国内经济消息对本港楼市并无直接关系,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向密初留意资金经济动力来源及流向;若国内的地方债务进一步恶化,自然对本港股市或楼市造成一定影响,所以投资者亦不敢掉以轻心,令楼市交投表现暂时放缓。

 

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再度重上一百点以上,最新报100.29点。显示69波老道地高价出售的效应,刺激楼价上升,尤其是豪宅类别。不过自上月底金管局宣布收紧按揭,二手成交量骤跌,预料对楼价的影响随后便会反映出来,CCL将会在高位反覆徘徊。虽然银行严批按揭,息口又逐潮回升,楼价依然高企并没有向下调整的趋势。除非业主愿意为减持物业而降低叫价,否则买卖交投量难以调头向上,准买家在众多消息笼罩下,亦不敢贸然入市,大都选择由买转租,在大型屋苑的「刚需盘」–即两房或三房单位,租赁活跃,交投比例於过去两周大幅上升。

 

将目光转移至一手市场,「珑玺」开售於两星期,累售约250伙,为发展商套现近$75亿。早在项目开售前,市场已预期内地买家入市比例会较本地买家为多,事实却不是如此,从前线代理得知,这个项目$2,000-$3,000万的单位,由本地买家购入居多,指出现时楼盘所开售1,300尺以上的四房单位切合香港人所需,获得强劲的承接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