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了楼价升 帮不了未置业者

日期:2013-09-25

西半山「蔚然」饱览维港景色,其特色户近月连售两间,图为笔者与地产界友好李简凤玲女士一同到现场细味项目特色。

 

 

近日屡屡录得减价成交个案,减价幅度由四、五十万至过百万元不等,但实际成交指数却只是轻微下滑几个点子,反映整体成交价格未见大跌;不过屋苑成交气氛是明显低落,楼价下跌幅度相对较大,达3% -5%承如政府房屋和财经界官员所期望,亦确认房屋政策「辣招」有效地控制了楼价升势,但却未能做到楼价跌至未置业者能够负担的水平。

 

业界人士不禁心存疑问,究竟楼价要到那个位置才是香港市民可以负担?对於这个大前题,政府官员或市场分析员似乎从没有明确说明。国内对房屋市场其中一项调控策略便是在批准售楼文件时,向开发商指明目标售价,作出价格指引,未知梁特首政府会否作为借镜参考,从而达到楼价下跌目标呢?

 

香港物业市场一向自由交易,价格随市场调节,想置业而未能上车者非全部皆是低收入家庭,不少是专业职业的夫妇和中高收入人士,未能上车有各种因素,不少是不愿意随市场价格出价,永远期待有平价优质货可买,可惜市场不会有不合常理价格的优质货,所以此类想置业者便久久未能上车,等到经济危难时机引致楼价急跌时刻,他们往往比别人更恐慌,虽然有足够资金入市,却又不敢在危难时上车,导致市场上常常有一定数量的未上车人士大声疾呼楼价昂贵,贵到他们买不起,政府应如何帮助这批人士确实是一个难题。

 

至於楼价不能升,交投大跌一半,何以不见大跌价?短期内,二手市场是不可能见到大跌的,业主因为受制多多,欠缺自由灵活度,所以不卖也不买,过去因为没有太多资产审查管制,买卖交易不必被徵收重税,可以随意放售;即使做错时机决定,也可以即时入市以望弥补损失,有输有赢,自我承担,令市场得以流转,有充足放盘量供置业者选择。现今业主己被「辣招」紧紧箍死,市场货源流动少、上车置业者选择少,只有发展商开盘的地区才有货买,欠缺了全面的社区筛选,如果「辣招」不调整,相信未来日子都是发展商吸金机会,二手业主根本没有竞争自由可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