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市场上升动力不足
日期:2016-06-15卖楼多多计的九龙建业市务及销售部总经理杨聪永,亲临中原月会推动「登峰.南岸」的销售。
近月多次传出上价市场超豪物业的成交消息,传统豪宅地区的物业多少受到些刺激,成交个案有所增加,终於打破了第一季的闷局。而下价市场更因为发展商推出不预设压力测试的8成直接按揭贷款,再加上各种类别的置业优惠,让尚欠首期的上车客可以轻松上车。故此,实用面积400尺以下、价格$600万之内的住宅单位大卖,显示楼市有不死的生命力。
可惜,中价的三房户型单位,无论在一手还是二手市场都不见起色,即使发展商有设计付款和税务优惠,依然未能推动楼价介乎$800万至$1,200万的物业有好销情。相信由於换楼客受制於各种压抑楼价措施,难於转换物业,导致此类单位交投不活跃,大市终归欠缺上升动力。正如6月的市况,并不能承接4月及5月的顺境,业主稍为「企硬」价钱,要价比之前月份略高3%-5%,买家已即时却步,出价不肯高於之前的成交,令到不少屋苑的成交又再回落。
环看一手市场的待销项目,天天有成交的都是那些市区开放户及一房单位,尺价$15,000至$17,000之间 ; 至於豪宅区将近现楼或已届现楼的单位,尺价$22,000-$30,000之间,则遇上重重阻力。这亦因为那类型项目面积稍为宽松的500尺至600尺两房单位,所涉银码动辄逾千万,并非一般家庭收入人士可轻易选购。以九龙豪宅市场为例,有部份可即买即住或步入现楼阶段项目的余货持续淡静了一段时间,似乎难於打开成交大门; 亦可能是存货少,大业主不轻易将资产平价放售,价钱未能吸引买家出手,形成卖买双方不动。
究竟未来一、两年是经济收缩令楼价下跌,还是通胀出现使投资者购买资产保值?市场各有各说,各有各坚持。有钱人似乎都在打醒精神,全面做好戒备工作,时时贴市观察,以防走错方向引来投资失误。目前虽然有数据显示本港楼宇供应增加,追上需求,发展商明白手上存货未必可以愈留愈升值,理应尽早清货,可是现实所见,即使一手销售去货速度不快,量也不够往年多,而且有发展商的销售额比去年有相对大的回落,不过这些现象没有动摇他们的取价态度。他们对於维持现今价位有一定的坚持,销售缓慢的项目也只是在特定日子拣选特定单位,以针对性优惠吸引部分客人,以求持续有销售进程纪录。暂时始终未见有任何发展商作出轰动性的大幅折让倾销,这也是目前市场普遍对后市乐观的指标。眼见地产商仍是抱持惜售策略,足证大财阀对长远楼市和经济仍是有信心,作为小市民业主便不必太杞人忧天,割价求售,一於持货观察。买家在整体看淡於未来经济的气氛下,又不忿於追价,所以又是饿死中介的沉闷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