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金进入香港物业市场加速了
日期:2016-10-19广东省地产商会副会长尹德辉(右二)及中银香港发现规划部高级研究员卓亮(左二)於电台节目中讲述内地及本港楼市走势。左一为新城电台节目主持人林洁莹。
本月笔者担任新城财经台《新城地产街》嘉宾主持,又可藉此机会向专家们请教市民关心的地产和经济问题。自从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金融体系大调整,其国内多个组织及层面需要政府打救,经济持续出现负增长;此时此刻却是中国经济内需起飞,至2010年时GDP增长更突破双位数字,国富民安,人民币转强,大量资金走出国外投资贵重地段又有潜力的物业市场;香港近水楼台,当然大受民间资金入市的福利,处处都见国内人的迹影。
当时香港楼因中国资金入市的量比而备受推高压力,市场有声音要求政府推出压抑外来人士置业需要的措施,导致「辣招」的诞生,非港人在港置业成本大增;楼市即时呆滞,成交大幅下滑,加上息口水平低,业主不急於求售,形成交投低迷,最差时期大型屋苑成交宗数较沙士时期更少。反之中国的经济动力保持,大型企业在国内站稳阵脚后,目光放远国际,香港作为华语的国际城市,成为他们设立国际总部的首选,所以写字楼需求大增。虽然国内企业一向都热爱在港投资房地产,不过资金其实不易得到出来的批准,手续繁复,往往配对不上本港的竞争速度。踏入2016年度,明显见到中资进入本港物业市场的力度强化了,例子众多,包括:持续投地、购入全幢商厦(介乎$10亿-$40亿不等)及独立别墅(介乎$3亿-$10亿不等),这些成交均是一单接一单。
上星期笔者在电台节目中访问了中国通专家–广东省地产商会副会长同时也是国内开发商大族地产(香港)董事总经理尹德辉先生了解一下,何以目前香港物业市场如此吸引国内资金。他指出主要是因为人民币贬值而将部份投资分散的安全行动;另外,国内在资金审批及资本账开放政策的资金申请容易了,各种调动手续也大大简化,有利谈判过程时资金可尽快到位并成功交易,使成功案例增加。过往因资金审批时间拖久而遭本地资金抢滩的状况,可谓「谈得多,成功少」,相信现在应该较为少。他不讳言,未来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资金到香港选货;长远来看,如果本地发展商没有视野一决高下,可能不少土地便由国内资金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