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楼比例如增 私楼价再升

日期:2018-01-19

政府公布《长远房屋策略》2017年周年进度报告,预计未来10年的总房屋供应目标维持46万个单位。由此看来,政府即使强调增加房屋供应,但预料正在面对「樽颈」问题,想快也快不来。预测未来一年本港私楼价格为势所逼续升。

 

报告指出,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继续维持在64,公营房屋供应目标为28万个单位,私营房屋供应目标为18万个单位。公营房屋方面,维持提供20万个公屋单位及8万个资助出售单位的目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指出,公营房屋供应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房委会已用尽所持有的「熟地」。如果地皮并非熟地,房委会一般需时7年或以上才能完成建屋,比较用熟地建屋的5年更长。

 

未来十年公营房屋目标是28万个单位,但目前只找到23.7万个单位的供应量。建成公营房屋出现4.3万个的缺口。再面对熟地用罄,将来公营房屋供应量有机会更慢,目前公屋轮候申请经已突破28万宗,4.6年的上楼等候时间有可能延长。

 

由於不少公屋轮候申请者经已等得不耐烦,要求加快上楼。部份政团亦提出将公私营房屋新供应比例,由现时的64改为73此举无疑有助加快公屋申请者上楼,但影响相当深远,必须作慎重研究,因为会令经已高企的私楼楼价火上加油。

 

本港私楼价格长年稳步上扬,经已招致很多市民不满,原因是楼价高昂许多市民都望楼轻叹,无法上车。楼价向上,亦某程度上扯高私楼租金,市民上不到车,又申请不到公屋,多数都要捱贵租。将公私营楼比例由64改为73,或许加快市民入住公屋,但却造成私楼供应减少,进一步推高私楼楼价及租金,又招致另一批市民不满,两面不讨好。

 

政府在房屋供应比例方面作出任何重大改动,都会引来巨大反弹,这个「副作用」也很严重,令政府办事绑手绑脚,亦会被骂得里外不是人。既然不改又被骂,改又被骂,倒不如继续集中精神去物色新地皮,增加供应最为实际,既能平抑私楼楼价,又能增加公屋供应。如果将供应比例改动,社会的反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府只会浪费精神气力,吃力不讨好,又得不出甚麽好成果。

 

加快寻找土地起楼才是最直接方法,改动公私营房屋比例,引起反应不容易评估。对付一个火头总容易过对付两个火头。如果真的要改动公屋私楼比例,只宜微调,改幅太大会令私楼价格狂升,害了未上车私楼的市民及租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