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屿填海起屋 争拗不绝
日期:2018-11-02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她第二份《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计划,斥资4、5,000亿元在东大屿填海1,700公顷建设人工岛起屋,惹来社会巨大反响。计划虽好,笔者预期将来有许多争拗,发展过程荆棘满途,建屋速度成疑。
「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建议在东大屿山对出中部水域兴建面积达1,700公顷的人工岛,研究和设计工作将於短期内启动,争取首阶段的填海工程於2025年展开。透过填海所得的土地储备,可规划用作兴建26至40 万个住宅单位,提供予70 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七成为公营房屋,预计首阶段住宅单位可在2032 年入伙。规模之大,比较土地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在土地大辩论开始时所指出,长远本港仍缺少最少1,200公顷土地面积还要多。
林郑月娥表示,考虑规划、公私营房屋比例、交通配套、发展时间表及港铁公司参与等因素。政府决定马上展开研究在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作分阶段填海,建造多个人工岛。在中部水域兴建人工岛有助满足长远的房屋、经济及就业需要,配合香港整体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可运用新增的土地储备,将现时市区的稠密人口分散,有利落实旧区重建,改善居住环境,达致更均衡的全港空间发展布局。
东大屿填海计划引起社会激烈讨论,她指出,如果今天不做「明日大屿」会愧对下一代。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出席一个活动后表示,《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计划,透过填海解决土地供应紧绌问题,发展局未仔细预算开支,但他形容项目会「使好多钱」。
陈茂波说,本港财政非常健康,储备过1万亿元,填海项目无可避免动用一部份的财政储备,但亦可以考虑透过发债集资等。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认为初步看填海1,700公顷可行,填海工程涉及15至20年,每年几百亿元开支,政府是有能力付出。并最快明年首季申请为「明日大屿」研究拨款。
但在及后的周日,有数千名示威者由铜锣湾游行至政府总部,部份市民指「明日大屿」计划是大白象工程,影响海洋生态,又浪费金钱甚至要求撤回计划。笔者所见,近年来本港面对房屋紧张问题愈趋严重,但政府要争取土地发展却出现非常巨大的阻力,土地供应陷於僵局,难怪有人形容政府物色建屋土「地粒粒皆辛苦」。以人工岛填海建屋,预料前路险阻,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