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价跌无赢家

日期:2024-12-15

2009年,美国开始了推行实际是悠长的量化货币政策,不断延续下变了无限量化,大家都容易想像到量化货币的结果是会令到物价上升,当然包括楼价!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笔者不断提倡年轻人早置业,因为楼价会在量化货币之下持续上升,这是必然的结果,但人们只是抱怨楼价上升,却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美国透过货币量化和「收水」下的「剪羊毛」,根本是一场金融战,或者一场财富的保卫战!假设物价是因为量化货币而上升出现高通胀的话,但如果楼价没有跟正比例上升,会出现什麽结果?无错,正是财富蒸发!房地产这个重要的资产价格若下跌,市民就要面对上升的物价,财富就是如此被蒸发了!楼宇失去价值,政府的地皮也失去价值,那超过九成以上的政府卖地收入就会被蒸发!

楼价跌得过低是无赢家的,政府福利减少,社会的资助亦一定减少!经济欠佳一样会令失业率渐渐出现。

政府举债最终要还,无论是日后的日子或是由下一代来还!楼价上升有一半人受惠,同时亦有一半人是感到不快!但楼价下跌则全部人都不快乐!

笔者持续向从事发售楼花的朋友不断请教,他们都认为现在「起楼无得赚」,因为过去两年楼价跌的时候,建筑成本仍以每年5%至6%上升,楼价下跌,再加上增加的成本已经蚕食了地价!笔者认为政府要了解及求证一下我以上所说的结构性成本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话,那房地产的问题就要尽快解决,因为愈迟处理,有关的建筑成本仍然会继续通胀下去,问题就会由零地价时代变为负地价年代,即是说就算零地价给发展商起楼,发展商也要蚀本。笔者想说楼市最后都会有回升的一日,市场上始终有赢家,香港本来相对欧洲国家的均富,贫富悬殊是50比50,远胜美国的1比99,但是输了香港最后可能会走向3分2的人相对贫穷。

香港是金融中心,因为聚集人才和财富的关系,笔者认为暂时是稳定不倒的,问题是当港人蚀了自己的财富储备,更可能换来大量举债,楼价回升是发展商能起楼的阶段,付出的其实是沉没成本,始终要楼价回复到可以起楼及发展商能赚钱,政府的收入才会恢复,社会的确是不应该依赖房地产,但在可见的十年里面,房地产仍是绝大多数的收入来源,政府不面对这个现实去尽快救楼市,其实是一个不断耽误时机的错误面对态度。

各区最新放盘应有尽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