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多人买楼 社会更不安
日期:2011-08-03「愈多人拥有自置物业,社会便愈安定」,这是社会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政客深信不疑的宣传口号,藉此要求政府人建居屋。事实上,愈多人自置居所,社会真的愈安定吗?
九七年特区政府成立,董建华及其智囊就是深信愈多人买业,社会便愈安定。於是大建夹屋居屋,并大力推出自置居所贷款及出售公屋。结果是自置居所比例上升,同时市民不满亦上升。开始每年七一游行,反对政府各项施政。
施政者忘记自置居所不是市民一次过的消费,口袋有一百元便可以买五十元的手袋。买楼是分期付款式的购买行为,即是大量举债的预支式付款,往后分二十年还款。其中最大风险是利率和房价的升跌,最要命是人们无视联系汇率的缺陷,令香港没有自己的汇价及利率政策,随美汇及美息大幅波动。由过去列根时代的20厘息到今天几近零息,楼价由九七高峰连跌六年到零三年的谷底。所以港人分期付款供楼,背负极大风险,亦正是负资产供死人的原因。
大跌市的六年,公屋居屋的顺口溜:「宁做户主,勿做业主」。误信特区政府自置居所的,穷供负资产,引起社会不安,不买楼的反倒轻松。四成人口租住公屋,反倒成为安定当时社会的力量。即愈多人买楼,社会可能更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