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买家不买、业主不卖?

日期:2013-10-14

 

本港楼价自08年底至今累积上升逾倍,数年间楼价如坐直升机上升,原因离不开供求失衡之根本问题。海啸后美国为首推行宽松货币政策,环球热钱流入具投资机遇的地方,香港背靠高速发展的祖国,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加上息率被推低至不正常之低水平,负利率环境加深,造就投资性质需求大量增加,供求紧张情况因而加剧,楼价拾级而上。这形势下,政府为了防止楼市泡沫滚大,在「供应」及「需求」之间,较主力选择从打击「需求」方面着手,09年至今已六度出招调控楼市。
 
今年2月政府再加大药力推出辣招,连月来楼市被辣招捆绑而变得呆滞,买卖双方持续拉锯,买家不愿买、业主不愿卖,楼市出现买卖两闲局面。买家不愿入市很易理解,辣招之下,买楼成本增加、上会较前困难,加上楼市似在转势,未来退市在即,削弱买家入市意欲,心态上总希望迟一点楼价出现折让。
 
虽然需求减少了,但另一边厢市场盘源供应亦同步减少,原因为何?炒家或短线投资者一般爱短线获利出货,某程度上有助增加市场盘源流转,但政府措施人为地赶绝他们的存在,导致市场上持货人主要只剩下用家或长线投资者,而他们现阶段卖楼意欲亦不大。为数不少的业主在海啸后两三年期间获银行批出超低按息,全期低至HIBOR+0.7%,目前仍然以不足1厘超低息率供楼,每月供款本金占8成,利息支出甚低,若然卖出单位,新购物业便不可再享有此超低息率,而且需受额外印花税(SSD)捆绑三年。
 
虽然目前新造按息仍处低水平,但以按息HIBOR+1.7%计算,利息支出已增加逾倍,加上楼价已升穿历史高位,但在按揭措施下可造按揭成数降低,用家要换楼等如需多付首期、多付利息、多付楼按供款,又或者根本未必可负担换新居的首期。举例,用家於2010年以3成首期买入一个实用面积约500尺、楼价为370万元的两房单位,现希望更换区内一个实用面积约720尺之三房单位,楼价为960万元,由於现居单位已升值62%至600万元,若成功卖出单位可套现约380万元作为首期,奈可在现行按揭措施下,上述楼价可获批之按揭成数降为52%,最高按揭额仅500万元,用家未有充足首期,只可搁置换楼计划。
 
一般换楼人士都是一卖一买,但市场预期楼价已见顶回落,用家入市换新居的意欲转弱,另一方面,换楼人士亦未必愿意先沽后租单位,因为目前楼价下调步伐缓慢,他们认为楼价跌幅未必可抵销一至两年租金支出。对於自用的业主,现时楼按供款之利息仍大大低於租金支出,而对於正在收租的业主,租金回报平均仍达3.4厘,仍明显高於利息收入或支出,故不少业主采取一动不如一静的心态,继续持有物业,导致市场盘源减少。再者,正在放售自用物业的业主大多不轻易割价出货,在现时市道,他们的叫价可能与买家愿意承接的价钱出现较大距离,导致「实盘」不多。
 
若无突如其来因素,短期内楼市买卖两闲局面很大机会持续,但长线而言,供求状况将告逆转,用家不得不留意。未来退市将会来临、热钱总会撤离市场、息率终会回升,尤其当按息上升3厘,按揭供款内的利息支出甚至高於租金,若计及差饷、管理费等开支,租平过供尤为明显,连带政府长远将增加土地楼房供应,届时楼市将出现盘源供应增多而需求减少,将对楼市带来冲击。
 
上文转载自经济日报置业家居楼市讲场专栏

中原按揭经纪 董事总经理 王美凤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