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变为政策市 投资者思维必须变
日期:2016-11-16因应政府最新所调升住宅印花税的政策,长实特意为「君柏」的部份买家提供全新的「代缴成交金额15%从价印花税」优惠,并於本周生效,届时可再观察市场反应。图为长实地产投资董事黄思聪(右四)及营业经理杨桂玲(左四),亲临中原地产主管会确认中原於项目创造锁售成绩,勇夺销售总冠军。
政府对楼市的干预政策以「需求管理」为主导,所以每逢楼价上升至一定水平便会再次推出打击楼市措施,打从2009年10月金管局首次收紧按揭至2015年,期间已经宣布7次收紧按揭指引,一众换楼客难以转身,在置业时资金周转困难。除此之外,这数年间政府加添各种税项限制,包括「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及「从价印花税」,加重置业及卖楼成本。
政府每次看到楼价上升便出手,根本未有仔细看实际交投量是否超过正常水平,扼杀了自由市场的活动量,在2010年前正常每月交投量约8,000宗至10,000宗,而作为楼价指标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才徘徊在100点左右;反而当政府於2012年采取「辣招」揭迎楼市后,按月成交量大幅下跌至5,000宗至6,500宗,接着金管局第四次收紧按揭后,交投量下跌至每月3,500宗至5,000宗的低迷阶段。
楼价在多项措施重压下,经历了7个月的调整期,楼价跌幅约6%至7%;然而,市民购买力已累积了一段时间,亦有各种外围经济刺激,资金仍然投入物业市场,楼价又重拾升轨。打压措施一直未有放缓,资金寻找不到更好投资回报时,便继续入市,政府越是以「辣招」阻碍物业交易,楼价反而升,CCL亦冲破140点,可见「辣招」不能阻止资金购买物业,只是阻止了交投的热度。观察过去7年的事实及数据显示,交易越困难,资金入市后便不轻易转出,导致市场流通量及供应减少,楼价上升不跌。
2015年年底,香港零售业在国内打贪行动影响下,生意大幅下跌,加上整体旅游业不济,牵连的产业气氛萧条,楼价下跌约一成,成交宗数较「沙士」时期还要低。可是,本年中英国出其不意脱欧后,国际资金再次涌入香港;随后人民币贬值,更加快人民币高速走资,本港楼市才回复动力。当置业者刚有信心入市时,政府又再出重手打击买家入市信心,又是仅以「需求管理」作招牌解释,反映香港楼市已非自由经济活动体糸,乃是政府高度干预的环节。不过已有发展商「见招拆招」,长实特意为旗下「君柏」的部份买家提供全新的「代缴成交金额15%从价印花税」优惠,究竟投资者如何看待政府的管理信念及发展商的抗辣策略,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