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土地改革

日期:2008-12-18

 三十年前的今天,中共開放改革,令中國走上繁榮富強之路。這是一場沒有思想指導的改革,亦正是向極端意識型態的反對。鄧小平的路線是「摸著石頭過河」,即憑著原始求生本能,順著環境前進,尋找生路。放下無謂的爭柪,實幹求活是最高指導原則,反而獲得成功,是中國歷史上第三次的成功改革。

 

197812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會中確立了中國的開放改革,終止過去二十年的極左路線。推行「包產到戶」,農地由社員承包耕作,每年按規定上繳公糧,剩餘歸農民私有。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土地歸公,歸合作社集體所有,耕作所得歸公,再向社員配合。包產到戶,令農村生產力在十年內翻兩翻。農村的生產力解放,支持城市工業發展。再加上「三來一補」的對外招商,以加工出口拉動經濟發展。

 

整個改革的起步點是農村土地改革,首是沒收地主土地,然後全面公有化。公有化失敗,再將土地分予農民。今天更容許農村土地進入市場流通,可以買賣及出租農地使用權。即進一步解放農村土地的經濟價值,城市周邊的農民將會賣地入城,改變身分,令中國經濟再向前進。

 

歷史上中國有二次成功改革,商鞅將征服所得土地,賞予有戰功的庶民,令自耕農興起,國力大增,最終統一天下。北魏到北周,北方士族沒落,推行公田制分野農民,扭轉了東漢末年的土地兼併,自耕農再次興起,奠定了後來的隋唐盛世。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