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滯後不是風險

日期:2016-01-26

樓市數據滯後不是風險,因為早已告知讀者。自以為有最新數據,就可以減少決策錯誤,才是風險所在。將歷史數據跟未來預測混為一談,才是問題所在。

 

有人以為樓市數據有滯後,無法睇齊股市。樓價指數無法快速反映樓市真實變化,不能作為決策基礎。筆者感到很奇怪,難道你知道此刻股市指數,就能預測下一個小時的恒指是升是跌嗎?事實上,人們連下一秒指數是升是跌,亦無法準確預測。因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任何成交數據是歷史的紀錄。預測與歷史有實質上差異,不要混淆概念。

 

無論恒指或CCL,均是歷史成交數據。只要數字如實反映真實的成交,便可以作為參考。任何人都可以分析過去的走勢,自行評估未來的發展。分析是否合理,預測是否準確,跟指數無關。因為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得出不得的結果和推論,儘管是分析同一套數據。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有三周的滯後,因為樓市不是電子交易,是實物買賣。簽臨時合約到律師樓的正式合約,一般要二周,再加一周作業時間(收集資料與計算),總共三周。滯後三周的樓市數據,舉世只此一家。其他國家樓價指數滯後數月,甚致半年。按周公佈的樓價指數亦僅次一家,其他指數只能按月,按季、甚到按半年公佈。

 

CCL跟差估署指數的升跌幅度沒有必要相同,因為二者的計算方式不同。要點是走勢一致,不會出現一個連升,另一個連跌。最重要是CCL公佈在前,無法修改。政府指數公佈在後,而兩者走勢一致。如果你不相信,請問要信誰呢?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