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市紀要 回歸第二個十年 (2008-2017) (一)

日期:2017-06-20

2017年的71,正好迎接香港回歸二十周年。趁此良機,回顧過去十年,香港樓市的大事,為後來者參考。本文是接續”回歸十年香港樓市紀要”,於20077月信報月刊發表。當年選了十二件大事,今天回看,確是影響深遠,至今影響力仍在。今次再選十二件事件,不單止影響過去十年,其影響力仍然在延續下去。

 

(1)  由次按危機到全球金融海嘯2008915華爾行五大投行之一雷曼兄弟倒閉,觸發全球金融海嘯,金融機構間交易難以順利進行。香港受到嚴重衝擊,樓市買賣亦陷於半停頓狀況,觸發樓價急挫。由20083月到12月,中原城市指數CCI於九個月間下跌24%。由72.78點回落到55.46點。事實上,金融海嘯源於次按危機,2007年年中起,陸續有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接管,均受次級按揭貸款壞賬惡化所拖累。

 

(2)          量化寬鬆與縮減資產負債表

應對全球金融海嘯所引發的債務危機,美國聯儲局率先大力寬鬆銀根。2008922推出量化寬鬆(QE1),在市場大舉買債。1216宣佈將聯邦利率推到低至0-0.25%。其後有QE2OT2(扭曲操作)QE3。到201410月聯儲局才正式結束買債,但仍然維持超低息。到201512月聯儲局才開始利率正常化,但加息速度緩慢。因為聯繫匯率,美國QE等同香港QE。美國超低息,等同香港超低息。刺激香港樓價長期上升,20091月至今,升市踏入第九年。其間CCI55.46點,升到201612月的141.17點水平,累升1.5倍。樓價升勢至今未止。

 

20176月美國聯儲局宣佈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計劃。首年目標是資產規模縮減上限三千億美元,第二年起,每年上限六千億美元。何時實施,卻未見公佈。現時聯儲局資產規模約4.5萬億美元,即最快八年後,可回復金融海嘯前水平。如果縮表後,美國經濟繼續向上,即縮表成功,資產價格將會不跌反升。全球央行,誰先縮表成功,誰先走出金融海嘯的旋渦,是真正的贏家。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