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界傾向加價增大收益

日期:2008-12-19

最近不少銀行已逐步將新造樓按息率提高,當中不乏提升至“「最優惠利率」(P)減1.5%至1%”水平,較最低之“P減3.25%”時期,其實已提高了1.75%至2.25%之息差利潤收益。

匯豐亦已宣佈,由明年2月起,信用咭延期還款息率由目前的26.81%上調至31.86%,而現金透支息率則由28.11%升至33.07%,二者之增幅高近兩成。初步觀察市場反應,其它銀行雖未表示即時跟從,但亦有默然追隨之韻味,相信銀行客戶需承受較高信用咭利率之年代,很快來臨。

近日美國聯邦儲備局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減至0%至0.25%之水平,明顯高於市場預期。金管局亦不斷注資入本地市場,期望銀行界出手撑經濟,為香港造就低息環境。可是,本港一眾銀行無論規模之大小,均表示無意減息,故未能為已向銀行借款之客戶,減低供樓(或其它還款)之負擔。

銀行調高新造按揭利率,望能將按揭產品重新定位,由原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雞肋」產品,轉型為有息差利潤收益之「盈利」產品,看似無可厚非,同時亦希望能鼓勵多些銀行,在如斯經濟環境下,本著“高風險,高回報”理念多造按揭貸款業務,刺激樓市,未嘗不可。

至於信用咭之加價,按匯豐代表反映,乃希望客戶將信用咭視作「付款工具」(Payment Vehicle),不是「借貸工具」(Borrowing Vehicle),說法實屬“風涼”,明明加價旨在提高息差利潤收益,偏要說成“為客人著想”,根本有“睜大眼說謊話”之嫌。

由於港元與美元掛勾,理論上美息與港息應呈同一走勢,今次本地銀行未跟美國同步減息,祗是時間上問題,相信當港元之同業拆息全面回落,穩定多一段時間(如一、兩星期),銀行界亦再無藉口不減息,否則金管局應可出招“引導”它們吧!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