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見學生辦年宵
日期:2009-01-24兒子升上中六,學校安排他(及其他同學)幫手攪今年之年宵攤位,為人父親亦“被迫”要到現場為他打氣。
相隔有近10年,無著意逛年宵,今年見到學生及青少年團體充斥主辦年宵攤位,他們之貨品雖未必一定受歡迎,但他們熱心投入之程度,實在令遊人刮目相看!
事實上,特區政府教育當局近年強調之「通識教育」,很容易透過參與辦年宵之活動,得以體現。
學生辦年宵別有意義
據悉,今年因金融海嘯,各年宵攤位之投標價全面下調,造就了一個較易環境,讓學生們(當中有透過學校支持、校外團體贊助、又或自行科款)參與辦年宵,從而可實實在在地了解一個真正“市場”之運作。雖然學生參與辦年宵之日子祗有三數天,但筆者認為短暫之活動,亦能讓他們親身感受到現實世界中,父母及長輩天天要活在殘酷的“市場”,不斷地掙扎求存做買賣,賺錢的確不容易。
《賣桔者言》探討年宵活動
今天,香港中學生們願意親身體現年宵活動之“果”,其“因”乃種於八四年二月十日,本地經濟學者張五常教授在報章發表之《賣桔者言》一文,內容提到“年宵需求變動極快”及“是否賺錢無關宏旨”等標題,當中行文有述「…………在我們一定要全部賣出的局限下,入貨的多少,價格轉變的快慢,價格高低的分佈,討價還價的手法,都有很大的決定性………………」,在在身教感受,正好是“經濟學”之活教材。筆者相信大部份用心參與過年宵活動的學生,由於有實踐機會,定較容易明白和掌握相關之經濟學理論。
自文章發表後,學者實踐市場活動之行為,已成典範,不少老師亦願意放下尊嚴,相繼加入辦年宵,將體會所得化成教材,與學生分享,相關活動發展至今天,連中學生們亦積極參與辦年宵,實屬本地通識教育活例子之可貴承傳。
兒子早排話忙,不參與全家一起吃團年飯,為人父親者,心中自有少許不是味兒,但瞭解過箇中原因,他只為遵守參與年宵攤位之輪更承諾,心中頓時欣快起來,兒子又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