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估價有上落 取平衡不易
日期:2017-07-17
過去兩星期,市場上觀望氣氛逐漸濃厚,本港物業交投量明顯下跌,價格升幅亦有放緩跡象,樓市也似乎要步入暑假。與此同時,銀行估價仍然高企甚至估凸,而且同一物業從不同估價機構所得之結果更會出現偏差,那是為甚麼呢?
銀行估價泛指物業按揭估價,通常會交由獨立之測量師行代為評核。而測量師行會採納直接比較法,進行一般的物業估價工作,意即參考以往成交紀錄從而進行直接評估。各大銀行及測量師行做法大致相同,參考的都是市場上公開的成交個案,坦白說,估價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是一個意見而已。不是說你比最終成交價估高估少10元你就一定錯,其實這些偏差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也算是可取的。
屋苑成交多 估價愈準確
客觀來說,當市場上有很多成交數據可用,例如大屋苑有許多成交,估價就變得容易而且準確。因為相類似的成交多,能夠作出貼切的直接比較,估價偏差就不會很大。相反,單幢樓或者較特別類型的物業未必有足夠成交數據支持,估價就變得困難,不同銀行的估價出入就可能較大。
再深入一點,就是說成交個案雖然是相同的,但怎樣選取和選取那一組作為比較的基礎卻可以有很大分別。例如,參考淺水灣物業成交去估山頂物業並不是不可能,也是一個意見;又例如,應該參考大圍唐樓還是粉嶺唐樓價值去估算大埔唐樓?怎樣衡量和選取當中就是一門學問。
當然,愈多主觀調整,價格偏差就會愈大,亦因如此,不同的銀行和不同的測量師行之間,往往出現同一物業有著不同估價之看法及意見,這就是所謂的估價進取與保守之分了。
近10年,投資香港磚頭風險低相對升值高,資產價值不斷上漲,物業估價自然要因應市況而提升。筆者從事估價方面工作超過12年,一直堅持專業操守,雖然我們有時估價比較進取,但進取並非依靠主觀推測,始終要有高成交的客觀因素支持才能成事。不過近日樓市交投大減,成交量少、可參考的數據少,我們估價的取態難免較之前旺市時保守。我雖然明白客戶(包括銀行、業主、買家)往往心目中有自己想到的價位,亦希望我們「估到價」,但市況膠著,我們既要幫到客戶手,亦要維護專業操守,坦白講,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實在一點也不容易!
中原測量師行估價部高級經理張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