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資產再現之反思
日期:2013-08-12
負資產再現之反思
根據金管局今年第2季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統計,消失了近1年的負資產個案再次出現,雖然宗數雖僅27宗,卻已引起了市場關注。事實上,不少港人對「負資產」三字充滿恐懼,97年金融風暴引發樓市泡沫爆破,負資產問題開始浮現市場,至03年負資產個案曾高達10.6萬宗,每5個供樓人士便有一個是負資產,負資產曾持續多年成為困擾民生的一大問題。
負資產是指物業的當前市值低於未償還之按揭貸款餘額,假設業主以500萬元購入單位並借取9成按揭連同保險費,按揭總額實質已達462萬元,樓價下跌8%至460萬元,業主便已跌入負資產界線。不過,當他供款兩年後,樓價累積下跌了12%,物業市值跌至440萬元,但業主仍未列入負資產,何解?因為他的未償還按揭額已由462萬元減少至432萬元。換句話說,負資產與物業按揭成數、樓價升跌、已償還按揭之金額及年期有關;而借取高成數按揭的業主跌入負資產行列的機會便較高。
上半年樓價只是大約向下微調了2%,理論上並未引致負資產再現,金管局解釋有關負資產個案主要是涉及一些銀行職員住屋按揭貸款,而這類貸款的按揭成數一般較高。基本上造就負資產個案較顯著出現的界線有二,一是當樓價普遍跌穿1成後,二是當樓價進一步下跌超過3成,第二條界線影響層面相對大很多。原因是市場上大概有1成借款人借取高成數按揭貸款,按揭成數高達9成;其餘大部份借款人借取7成或以下按揭為主。
不過,現時借款人對於樓按風險的防守力較高,置業性質差異亦大,即使樓價下跌帶來負資產,亦不會是97至03年的倒模。首先,目前按揭槓桿率低,平均按揭成數僅為55%,遠低於03年負資產高峰期時之65%。從這個平均數字看,樓價需下跌超過45%,負資產才會廣泛出現,然而,97年樓市與現時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97年投機性高、炒風普遍,確認人轉售比例曾高達近10%;而現時投機成份幾近消失,樓市以用家或長線投資者支持為主,這情況下,樓市即使轉勢向下調整,速度和幅度都相當溫和,不易出現大量炒家蝕讓離場引致樓價大瀉的現象。
雖然負資產大量出現會破壞市場的換樓鏈,亦會削弱消費意欲,不過,只要業主繼續按時供款,負資產本身未至於構成重大問題,當年負資產成為民生一大問題,最主要原因是連帶減薪裁員風潮引發斷供個案增加,銀行體系受到衝擊,繼而出現銀行“call loan”、物業變為銀主盤等問題,令疲弱的樓市更為受壓,加深對市道的負面影響。事實上,97年的借貸槓桿率較高,炒風熾熱亦令不少人背負幾層樓的供款擔子,當遇上經濟滑落時,斷供個案暴增,這情況與現時並不相同;現時大部份人的供樓佔入息比率均在30%以下,供款防守力較高。
然而,現正處樓市調整期,加上未來息率回升已屬必然,借款人宜為自己建立安全網,預留較充足的現金流及備用資金,筆者建議借款人可為自己預留約一年按揭供款額作儲備,因為提防斷供至為重要,萬一發生突發性財政問題或經濟逆轉,亦有較充裕時間調配資金。此外,在籌劃置業預算時,盡量避免高槓桿借貸,按揭成數不高於7成、總債務佔入息比率不高於35%較為理想。
上文轉載自經濟日報置業家居樓市講場專欄
中原按揭經紀 董事總經理 王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