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買家不買、業主不賣?

日期:2013-10-14

 

本港樓價自08年底至今累積上升逾倍,數年間樓價如坐直升機上升,原因離不開供求失衡之根本問題。海嘯後美國為首推行寬鬆貨幣政策,環球熱錢流入具投資機遇的地方,香港背靠高速發展的祖國,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加上息率被推低至不正常之低水平,負利率環境加深,造就投資性質需求大量增加,供求緊張情況因而加劇,樓價拾級而上。這形勢下,政府為了防止樓市泡沫滾大,在「供應」及「需求」之間,較主力選擇從打擊「需求」方面著手,09年至今已六度出招調控樓市。
 
今年2月政府再加大藥力推出辣招,連月來樓市被辣招綑綁而變得呆滯,買賣雙方持續拉鋸,買家不願買、業主不願賣,樓市出現買賣兩閒局面。買家不願入市很易理解,辣招之下,買樓成本增加、上會較前困難,加上樓市似在轉勢,未來退市在即,削弱買家入市意欲,心態上總希望遲一點樓價出現折讓。
 
雖然需求減少了,但另一邊廂市場盤源供應亦同步減少,原因為何?炒家或短線投資者一般愛短線獲利出貨,某程度上有助增加市場盤源流轉,但政府措施人為地趕絕他們的存在,導致市場上持貨人主要只剩下用家或長線投資者,而他們現階段賣樓意欲亦不大。為數不少的業主在海嘯後兩三年期間獲銀行批出超低按息,全期低至HIBOR+0.7%,目前仍然以不足1厘超低息率供樓,每月供款本金佔8成,利息支出甚低,若然賣出單位,新購物業便不可再享有此超低息率,而且需受額外印花稅(SSD)綑綁三年。
 
雖然目前新造按息仍處低水平,但以按息HIBOR+1.7%計算,利息支出已增加逾倍,加上樓價已升穿歷史高位,但在按揭措施下可造按揭成數降低,用家要換樓等如需多付首期、多付利息、多付樓按供款,又或者根本未必可負擔換新居的首期。舉例,用家於2010年以3成首期買入一個實用面積約500呎、樓價為370萬元的兩房單位,現希望更換區內一個實用面積約720呎之三房單位,樓價為960萬元,由於現居單位已升值62%至600萬元,若成功賣出單位可套現約380萬元作為首期,奈可在現行按揭措施下,上述樓價可獲批之按揭成數降為52%,最高按揭額僅500萬元,用家未有充足首期,只可擱置換樓計劃。
 
一般換樓人士都是一賣一買,但市場預期樓價已見頂回落,用家入市換新居的意欲轉弱,另一方面,換樓人士亦未必願意先沽後租單位,因為目前樓價下調步伐緩慢,他們認為樓價跌幅未必可抵銷一至兩年租金支出。對於自用的業主,現時樓按供款之利息仍大大低於租金支出,而對於正在收租的業主,租金回報平均仍達3.4厘,仍明顯高於利息收入或支出,故不少業主採取一動不如一靜的心態,繼續持有物業,導致市場盤源減少。再者,正在放售自用物業的業主大多不輕易割價出貨,在現時市道,他們的叫價可能與買家願意承接的價錢出現較大距離,導致「實盤」不多。
 
若無突如其來因素,短期內樓市買賣兩閒局面很大機會持續,但長線而言,供求狀況將告逆轉,用家不得不留意。未來退市將會來臨、熱錢總會撤離市場、息率終會回升,尤其當按息上升3厘,按揭供款內的利息支出甚至高於租金,若計及差餉、管理費等開支,租平過供尤為明顯,連帶政府長遠將增加土地樓房供應,屆時樓市將出現盤源供應增多而需求減少,將對樓市帶來衝擊。
 
上文轉載自經濟日報置業家居樓市講場專欄

中原按揭經紀 董事總經理 王美鳳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