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及活化保育 相輔相成

日期:2008-10-24

由於香港地少人多,隨著社會急速發展,許多舊區物業被換成新型住宅,這種「去舊立新」的過程近年來更進展得如火如荼,但如何在舊區活化保育及城市發展中取得平衡,一直是眾多市民關心的熱門課題。

 

觀塘重建為市建局重頭戲之一,項目受影響業主逾千名,當中牽涉收購物業的資金達$140億,由於當局首定兩次發出收購價,一是今年12月,另一在4年半後即20136月,令觀塘業主可享有選擇兩次收價購的權利,兩次收購建議都是以當時同區7年樓齡為基準,故理應不會存在分化或考驗居民眼光。筆者日前曾與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對話,他認為現時市建局有持久穩定的機制,可以為重建區居民提出合理的賠償金額,而這個機制並非為一些炒家作謀利用途,所以不擔心在與居民商談時會引起糾紛。

 

至於有關文化保育方面,市建局於本年三月宣佈對本港48幢廣州式唐樓(又稱「騎樓」)納入保育範圍,按每幢物業的文化價值優先處理,當局亦會先諮詢居民的意願,然後才考慮建築物的具體活化方法,例如以商業營運,開放給公眾入內參觀等。

 

許多人認為在重建舊區中「注入生氣」是重要的的一環,但往往卻被當局忽視,造成社會爭拗。其實,市建局在重建復修的進程中已經把社區需要的元素,例如:商店生活需要、政府公共設施及綠化改善空氣納入發展條件,致力提升舊區居民生活環境同時,亦希望可以增加土地效益。只要重建後假以時日,定必可看到社區生機重現。

 

在重建復修建築文物時,除了要有詳盡的城市規劃及政府政策外,還要有居民的支持才得以順利地進行。早前市建局與發展商合作的項目,遍佈港九新界,如:萬景峰尚翹峰泓都豐盛居等,均在區內獲得不俗反應,不少同區住客表示這些新式物業提升該區住屋質素。而位於大角咀的海桃灣,由於物業提供多元化間隔及優質海景,雖然尚未正式推出,已有代理接獲查詢,相信開售時獲得理想銷情並不難。

 

(圖:右起:新城電台地產街節目主持人林潔瑩、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與筆者一同於節目內探討現時香港的城市發展及文化保育項目。)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