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概念帶動外區客入市 將軍澳區樓價向升

日期:2009-07-03

將軍澳區為香港第七個新市鎮,自1983年開始分三期發展;時至今日,將軍澳區人口已由1996年不足20萬人,大增至去年逾40萬人,人口急升自然對住屋需求有增無減,亦對區內樓價起着支持的作用,而當原有家庭收入增加和生兒育女,更營造了龐大的換樓需求,同區住客分支換樓情況普遍。

 

將軍澳地鐵支線自2002年後通車,隨後發展迅速,除了大量新盤落成外,交通便利吸引外區客遷入,由於該區樓價相對其他地鐵沿線屋苑「低水」,許多原先居住港島東區的住戶趁低吸納換大屋,這些都成為區內人口大幅上升的主因;此外,在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帶動樓價持續向上,將軍澳區平均每宗成交樓價亦由01年的$200萬躍升至去年$300萬。

 

即將推售的「領都」,主打三房或以上單位,適合區內家庭作分支或換樓。受新盤開售影響,將軍澳主要私人屋苑成交宗數放緩,由5月份約530宗下跌至上月約460宗,跌幅約15.2%,顯示區內觀望氣氛濃厚,預計發展商首階段會以合理開會先吸納一批有心入市的用家。政府近年來採取「惜地」政策,土地供應不足下,將軍澳區於1998年曾推盤達7千多伙,已下降至去年約2千伙,所以發展商不需以傾銷形式套現,並指會將項目分階段推出。

 

於本年四月開售的「譽.港灣」,既有郵輪碼頭概念,又有啟德站的支持,故第一階段的銷售工作非常順利,吸引大批用家及投資者,現時該項目尚餘400多伙,發展商近日重新推出其一房及兩房單位,同樣受到買家追捧,當中不乏外區用家,故此筆者相信「鐵路沿線」向來為樓盤的重量級賣點。

 

最近數年,本港一直保持低水平的樓宇供應量,發展商新增土地儲備困難,所以毋須急於售樓,開售新盤主要為保持經濟及功能上的活動量,所以在新供應匱乏下,相信未來二手市場發展將較一手更出手。幸而,港府提出修例預期今年底會修改附屬法例,放寬強制收購舊樓的門檻,把發展商擁有9成的地段業權才可強制餘下小業主賣樓,放寬至擁有8成業權,可加快市區更新,筆者認為發展商將會低調進行這項增加土地儲備可行性的工作。

 

(圖片說明:「領都」首階段擬限量發售1001201300餘方呎的海景4房大戶,受到區內大戶家庭不斷查詢。圖為筆者與長實地產投資董事黃思聰於「領都」示位合照)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