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業政策 改變土地更新機制
日期:2010-03-19
近來新盤當旺,發展商沒有大肆宣傳下「峻弦」依然去貨甚速,三月份僅上半月已錄得約80宗成交,成績斐然。圖為筆者與新鴻基代理業務部項目總監(銷售)張卓秀敏在項目售樓處合照。
大圍「名城」挾著「全港正中心」之名出鞘,在首階段開放示位已引來眾多市民及經紀參觀。該項目所提供的單位面積較大,適合一般換樓客需要,加上鐵路沿線;而且該區附近能提供大面積單位的新項目要追溯至2007年的「御龍山」,證明此類型物業甚多追捧客人,相信「名城」輕易便達到好成績。
另外一個焦點新盤–「縉城峰」同樣趁樓市興旺時,將全新1座及其餘單位一氣推出,可見發展商對後市甚為樂觀。本港經濟好轉,帶動市民入市信心,新盤無論在質素、用料及配套也較二手吸引,所以獲得理想佳績。由於新盤高開,二手業主反而對賣樓決定遲疑,擔心沽出單位後反而難換樓,故此未敢輕易割愛,促使近期二手交投稍為緩慢。不過放眼市場,最近受歡迎的物業以上車盤為主,除了少數投資者入貨外,其實還有一批有實際換樓或置業需要的買家;樓價正拾級而上,預料此股在中小型物業市場流轉的購買力將會維持一段日子。
立法會本周中期通過把舊樓強制拍賣的門檻降低至八成業權,並於
一、50年以上樓齡的樓宇,據報導約有2582幢;
二、坐落非工業地帶的逾30年樓齡工廈,據報導約有580幢;
三、一個單位業權已佔全幢業權超過10%的樓宇
根據業界估計市場應有不足500幢舊樓已集齊八成業權,可符合上述申請強拍資格,其中10多宗正準備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筆者認為正反兩方對新方案分別有以下看法,一方面此項措施對大部份舊樓業主而言其實是一宗喜訊,因為他們希望獲得政府的重建賠償後,能將資金購買好一點的安樂窩改善生活質素,加上項目重建後會有增值作用,對社區或個人而言皆是好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亦有舊樓業主沒有受到收購價值所打動,又或者認為政府所提出的收購價沒有突發性的驚喜,所以不想進行重建計劃,演變成爭持狀態。從差餉物業估價署去年公佈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港約有1,085,900伙私人住宅單位,當中僅有3.4%,約36,921伙屬於1960年代或以前的物業,即是次新法案有機會涉及的物業。綜觀乎市場意見,舊樓業主大多數傾向贊成降低拍賣門檻,大家只要有共同意識希望重建居所,才能令到物業獲取應得的價值套現,否則物業一直待下去,在日久失修的情況下,單位折舊累積的銀碼數目只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