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趨上升 買樓收租保值

日期:2010-04-02

      

大圍「名城」首先推出區內罕有的四房單位,兩日內即沽清同類型物業。圖為筆者與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先生於物業售樓處合照。

過了三月份,樓市依然旺勢,市場的購買力還在爆發階段,由於發展商對大圍「名城」這個項目採取按單位類型,作分階段推售的政策,在過去數天內差不多已沽清1,100呎以上單位,由於牽涉銀碼動輒過千萬,不是一般同區換樓客可以承接,筆者反而看到不少國內投資者追捧,當中更有客人一口氣購入十多伙單位。而復活節長假期前,發展商會陸續推出面積較小的單位,預料將掀起另一股搶購熱潮。

 

放眼所見新春過後的成交,無論在一手或二手市場,中港兩地的買家均非常踴躍入市,對後市信心十足。本港買家積極求貨,並主要在各區的二手藍籌屋苑活躍;至於內地買家想法則稍有不同,由於他們看見國內的地區政府正不斷「出招」遏止樓市過熱,而且業界估計招數還會繼續出籠,為免資金錯失增值時機,形成一股國內資金不斷流入本港較成熟發展的中上價地區物業市場,如九龍站、奧運站、西半山及南區等。

 

現時本港息口仍處於甚低水平,hibor+0.7%的優惠條件確實吸引不少市民。尤其對有意上車人士而言,這個低息政策有助他們加快置業決定,所以部份新界地區的「低水」物業由本年開始持續有上車客購買。另外,政府統計處公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已連續上升6個月,2月份最新指數報112.2,屬近年新高,加上各項零售業銷售,如超級市場及飲食業增長強勁,反映本港經濟活動步伐增強,政府亦稱消費信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應能保持平穩。這些消息似乎正指出香港正步入通脹年代,為抗衡通脹對現金面值的衝擊,許多投資者選擇購買物業作收租之用,因為單是收租所帶來的收益已高於存放銀行的利息。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