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銷售新政策 業界啟動新運作
日期:2010-05-07
本年首季地產市道暢旺,造就中原地產首季營業額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中原九龍塘畢架山分行主管雷銳光在短短三個月內營業額已達千萬元級數,成績令人鼓舞。
為了進一步遏止市場炒賣風氣,市建局跟隨「9招12式」推出8項額外措施,該局聲言是次所推的政策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重建項目樓宇銷售程序的透明度和照顧到真正的用家」,但就其中一項公正原則「合作發展商不可出售任何單位予協助銷售推廣該樓盤的物業代理行及中介人,包括參與銷售該樓盤的工作人員」,筆者卻有所疑問。
市建局由公權所得的土地,為什麼作為香港市民的地產代理沒有權利購買呢﹖而且地產代理只是為買家提供樓盤資訊及因應買家的需求而提供專業及可靠的中介服務,在買家與發展商的交易途中協助客人,亦沒有直接參與或制定銷售策略,如定價、決定開售日期等,所以市建局可能有需要釐定清楚為何地產代理不能購買該局有份發展的項目單位。每一個項目工作,作為中介服務公司,往往調動不同工作性質的員工協助銷售工作,當中包括協助文件處理的文職人員、運輸支援人員,是否也被規範沒權利購買市建局有份發展的物業呢﹖相信代理公司職員一定期望市建局作進一步的解釋,為何他們的市民權益被剝削。
如果市建局擔心外間會質疑有關售樓時的不公平現象,可選擇以公平公開的形式賣樓,讓所有人都得到公平的待遇。根據中原地產市場統計部的資料顯示,2009年首次推出的新盤單位數目約有13,849伙;市建局有份參與的項目集中在九龍區,約有1,222伙,佔整體數目約9%。而這1,222伙單位分別來自海峯、i-home、海桃灣及名鑄,i-home由於受到海嘯陰霾所影響,平均呎價在初開售時較低大概$3,500-$4,000;海桃灣及名鑄則因為其地理位置與坐擁的優美海景,成為區內新指標豪宅屋苑,如果因為入職地產代理工作而不能購買市建局類似的項目,是否對業界人士不公平呢﹖
筆者聲明本人從來沒有購買由市建局發展的樓宇項目,但作為地產代理人員之一,也希望該局能公平對待從業員。過往一年,市建局所售出的樓宇以豪宅定價為主,一般地產代理未必有能力可以購買;但是以土瓜灣馬頭圍道重建項目為例,政府有關部門已承諾項目會以中小型單位為主,並制定出合理價錢,目標是上車置業人士。相信可以符合地產代理的上車能力,如果到時錯失置業良機,損失的不只是2萬多位持牌地產代理,亦會有可能影響他們的家人居住環境,市建局必須三思此項措施所引伸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