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交投量 何時才轉活

日期:2013-04-10

現時發展商銷售不單要以實用性吸引客人,還需要加入其他元素如藝術等作增值。新世界發展旗下元朗項目–「溙林」即邀得年青藝術家林東鵬為保育大道村一棵細葉榕樹作出創作。圖為新世界發展營業及市務總監楊文向筆者講述該項作品設計理念。

 

 

自從政府2月再出新政策加重物業交易成本後,二手即時凍結交投,連續2星期十大屋苑周末皆只錄得1-2宗成交;剛好新政策–《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將於429正式實施,發展商為了加快銷售,在3月份將旗下全新項目定價貼近二手價,貨尾更以大幅劈價招徠,所以市場仍然有相當的動力。

 

踏入4月,新盤的動力明顯減弱,因為目前只有用家入市,而新盤大都是屬長期樓花項目,不合這個群組需要,令銷售數字大大減少。至於二手市場,經歷三月份的低迷交投氣氛後,不少業主有感樓價承接力轉弱,並開始減價套現,手持現金靜待下個機會來臨;雖然成交宗數較高峰時期的價格回落約8% – 15%,但是業主的賺價利潤卻相當高,80% – 350%的升幅都有之,視乎入貨年份。儘管有部份業主願意割價求售,促使十大屋苑在周末的成交宗數回升至12 15宗,可是這個交投量依然屬於低位,反映物業承接力不足。加上新盤暫時有足夠貨源又提供置業優惠,立即分攤二手市場的客源。

 

究竟市場何時才轉活?有分析指即使樓價下滑兩至三成,亦只能霎時一旺,滿足市場某些人要求樓價大跌的呼叫口號,待市場消化了這批買家後,也難以引來投資者大舉入市,交投量不可能回復當年勇;細說原因是投資者都相信在梁特首的管治任期內,為了完成他房屋問題任務:加大公營房屋供應、控制樓價不飇升,不可能放寬各種政策,會堅持以昂貴的交易成本作為壓抑炒賣物業的調控工具,以確保樓市的穩定性。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