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寂靜 中原城市指數何以不跌﹖

日期:2013-10-02

曉尚」重售並推出多項優惠,銷售現場參觀人流不俗,中原西九龍團隊在高級營業董事林偉文()帶領下,調動人手積極參與新盤銷售工作。圖為項目位於太子百匯軒的售樓處。

 

 

物業交投量已在低位持續了多個月,樓市猶如一潭死水,一手銷量每月只有數百宗,二手的住宅物業交易也只有2,500 3,000餘宗,傳媒和想置業者都預期樓市應該出現明顯下跌才是,可惜實際成交樓價卻未見向下調整,只有零星個案是成交價較叫價大幅折讓,非真正大跌價。

 

其實在目前全球經濟沒有太大動力下,樓市要在現時高位大升是有難度的,香港市場因為這兩三年供應不足,加上國內嚴格實施限購令,令富裕階層要為資金尋出路,遂將部份資金投放於香港這個自由市場。另外,近年來美國主張量化寬鬆政策,大量印鈔影響,促使與美元掛勾的港元同時受壓,並處於難得的低息時期,在內需和外來需求並行,樓價於早前在短時間內被炒上是在所難免。

 

但是既然市場是自由交易,市場自有調節機能,當買家負擔不起,賣家自然要將價錢下跌到市場能夠承擔的價格出售。反觀,香港政府在年半時間內大量推地出售,同時又推出多種壓抑交易的措施,讓業主不敢賣樓,買家亦不可以隨意入市。故此,市場活動鎖得死死,形成了不上不落,樓價在欠缺指標下,不易降價出售,所以大家所期待的跌市未見出現,中原成交指數不跌正正反映不上不落的市場交易價。

 

有分析指若政府一旦「撤招」、「減辣」,樓價反而有下滑的可能,因為有人會為未來不太樂觀的世界經濟作出部署,出售物業以圖套現。雖然「撤辣」可能令樓市氣氛回暖,不過一輪熱鬧後,便會尋回一條自然軌跡,自我調節。政府應該認真檢討現行政策是否鎖死了資金流轉所造成的經濟傷害,免香港跌入低增長的不長進城市行列。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