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精神:拼搏、創新、勇進
日期:2014-11-05建時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施家殷(中)於電台節目中,分享對現時本港建築物發展的看法。右為新城電台節目主持人林潔瑩。
香港社會在各範疇領域持續發展,在國際競技舞台常常一展身手,擁有相當出色的表現和成績,全因為香港人素質水平高,不斷求變及勇於挑戰,亦懂得開創新工作機遇考驗自己的潛力。在香港精英行列中,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創會會員及現任理事施家殷先生可以說是當中的表表者。
施先生本身為專業建築師,位居全球知名建築師樓內要職,可謂名譽、地位、財富皆不缺;擔任40多項社會公職,生活豐盛安穩。但是他依然不讓自己停步;雖然每天時間已經排得滿滿,每個時段都有項目約會需要作出取捨,但他仍然有鬥心和魄力創立地產投資及發展公司,實現由土地開始建屋的理想,筆者日前有幸在新城財經台的節目中與他本人交流對地產發展的看法。
施先生「勇闖」地產行業的信心引起大眾好奇,因為眾人都瞭解香港地產發展已經相當歸邊到大財團,加上近年國內開發商也積極開拓本港物業市場,競爭激烈;按道理,一般財團資金不會願意投放於這裡,何以他繼續勇往直前?施先生提及他參與多個大型建設項目及各類物業翻新工程,當中首要便是成本效益的問題,必須小心計算,尤其是近來香港建造業搶人和爭物料嚴重,引致建築成本大增。不過他本人反而認為中小型發展商於現時營商環境有望在市場夾縫中創造新路線,深入市場尋找特色土地建造特色物業,只要細心計算好成本效益,絕對有空間可以發展。
另外,對於保育重建這一環節,作為建築師的他深信建築物猶如人體一樣,必須視乎本身骨架如何,是否各主要支撐骨幹還有承托力,形態是否被社會廣為接受;並需要考慮該物業是注入新元素後價值如何或是重新建造新生命更有功能和價值,所以在決定歷史建築物的命運時要多方面評估才可決定,以免錯誤使用舊建築物。
最後,他指出自己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是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感染年青人,鼓勵他們保持不斷自我挑戰,讓生命更顯富足活力,同時又可幫助有需要人士。筆者相信香港能夠擁有持續增長的競爭力,是因為仍有不少好像施先生一樣愛護本港人士願意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