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樓鏈未能環環接
日期:2015-08-12「維港.星岸」落實本周五開售首批81伙,該盤自開放示範單位予公眾參觀以來,市場反應理想。圖為長實地產執行董事趙國雄(中)、長實地產投資董事郭子威(右二) 及營業經理曹皎明(左一),於項目示範單位與中原團隊交流項目銷售特色及見解。
自2010年起,二手物業市場的交投大幅下跌,當年全市場住宅物業二手成交宗數約有11萬餘宗,其後因2010年第4季引入一項在物業轉售時適用的「額外印花稅」(SSD)壓抑「炒風」,導致大量投資者離場,業主眼見市場承接量減少,都不願輕易進行換樓活動,害怕在一買一賣過程中出現承接失蹄,要增加非能力可負擔的額外支出,對轉換住屋計劃十分審慎,令2011年全年下跌至6萬餘宗,幅度達5成。
政府未能穩定樓價升勢,市民對上車難歸咎於國內富豪「搶貴」香港樓房,他們出價豪爽、購買節奏快速,讓香港本土人要求政府出手顧及港人港地的資源,以保障本地人權益。而政府為了滿足本土需求,在2012年年底推出「買家印花稅」(BSD)加重非港人買樓成本,即時又減退一批物業承接力,2013年成交宗數又一次大幅下跌至不足4萬宗,可見過往樓換樓的交接過程出現了重大阻礙。
以成交物業樓價來看,本年度首5個月$301萬至$500萬的佔全港總成交宗數約41%,這批購買者很有可能大都是首次置業之人士;隨著物價升幅,低於$300萬的物業已幾近絕跡,以大部份首次置業者的供樓能力,只可購置到樓價$600萬以下的面積較小的戶型,如需換上三房單的用家,所需首期最少5成,加上各種釐印費,若要進行換樓行動,真是十分吃力,故此2015年首5個月$700至$1,000萬樓價的物業交投只佔全港總成交宗數約10%:即使一手市場發展商推出多項稅務優惠津貼,這個樓價界別的成交也是難以推動。
從上述數據反映,政府房屋政策目標是需求管理,令閒餘資金未敢貿然入市,讓有實際需要的用家置業,這個做法除了增加買樓投資收租的成本外,更銷死資金3年不動,強烈傳遞不鼓勵市民多擁有不需要物業的信息。可惜香港人都慣於穩健的投資回報,其他高風險的投資似乎興趣不大,本身持有物業人士選擇不動不變盡量少轉換,當儲夠閒錢,有合理價格的貨品便即使買多一件,供應漸少從而推高樓價,新買家只可不斷追價或轉投一手市場。正因投資者和用家齊齊於新盤市場尋覓合適貨品,供不應求下本年度的一手新盤大部份皆錄得沽清成績,發展商也看準需求力度未曾減弱,在定價上也較為進取,不急於即時沽清,反而分批慢慢出售,給市場更多時間消化,一向予人速戰速決的長實,是次安排市區維港物業的定價及推售策略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