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市場上升動力不足
日期:2016-06-15賣樓多多計的九龍建業市務及銷售部總經理楊聰永,親臨中原月會推動「登峰.南岸」的銷售。
近月多次傳出上價市場超豪物業的成交消息,傳統豪宅地區的物業多少受到些刺激,成交個案有所增加,終於打破了第一季的悶局。而下價市場更因為發展商推出不預設壓力測試的8成直接按揭貸款,再加上各種類別的置業優惠,讓尚欠首期的上車客可以輕鬆上車。故此,實用面積400呎以下、價格$600萬之內的住宅單位大賣,顯示樓市有不死的生命力。
可惜,中價的三房戶型單位,無論在一手還是二手市場都不見起色,即使發展商有設計付款和稅務優惠,依然未能推動樓價介乎$800萬至$1,200萬的物業有好銷情。相信由於換樓客受制於各種壓抑樓價措施,難於轉換物業,導致此類單位交投不活躍,大市終歸欠缺上升動力。正如6月的市況,並不能承接4月及5月的順境,業主稍為「企硬」價錢,要價比之前月份略高3%-5%,買家已即時卻步,出價不肯高於之前的成交,令到不少屋苑的成交又再回落。
環看一手市場的待銷項目,天天有成交的都是那些市區開放戶及一房單位,呎價$15,000至$17,000之間 ; 至於豪宅區將近現樓或已屆現樓的單位,呎價$22,000-$30,000之間,則遇上重重阻力。這亦因為那類型項目面積稍為寬鬆的500呎至600呎兩房單位,所涉銀碼動輒逾千萬,並非一般家庭收入人士可輕易選購。以九龍豪宅市場為例,有部份可即買即住或步入現樓階段項目的餘貨持續淡靜了一段時間,似乎難於打開成交大門; 亦可能是存貨少,大業主不輕易將資產平價放售,價錢未能吸引買家出手,形成賣買雙方不動。
究竟未來一、兩年是經濟收縮令樓價下跌,還是通脹出現使投資者購買資產保值?市場各有各說,各有各堅持。有錢人似乎都在打醒精神,全面做好戒備工作,時時貼市觀察,以防走錯方向引來投資失誤。目前雖然有數據顯示本港樓宇供應增加,追上需求,發展商明白手上存貨未必可以愈留愈升值,理應盡早清貨,可是現實所見,即使一手銷售去貨速度不快,量也不夠往年多,而且有發展商的銷售額比去年有相對大的回落,不過這些現象沒有動搖他們的取價態度。他們對於維持現今價位有一定的堅持,銷售緩慢的項目也只是在特定日子揀選特定單位,以針對性優惠吸引部分客人,以求持續有銷售進程紀錄。暫時始終未見有任何發展商作出轟動性的大幅折讓傾銷,這也是目前市場普遍對後市樂觀的指標。眼見地產商仍是抱持惜售策略,足證大財閥對長遠樓市和經濟仍是有信心,作為小市民業主便不必太杞人憂天,割價求售,一於持貨觀察。買家在整體看淡於未來經濟的氣氛下,又不忿於追價,所以又是餓死中介的沉悶時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