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買家仍搶樓?

日期:2016-12-07

政府推出新重稅政策,令地產代理經營環境出現逆轉。中原地產面對新局面,必定能迎挑戰,再創新績。

 

 

市場在政府新稅制推出後,普遍都保持觀望,看樓價是否下調,即使有部份群眾期望樓價下跌,但並不悲觀,反而有不少投資者侍機入貨的心態更強,當有項目或盤口具備比較優厚的先天條件出現時,買家即時行動入貨的速度可不慢,就如西九龍臨海項目「浪澄灣」,上星期公佈全新2200伙單位的價單,首輪銷售推出62伙於上周六發售,引來4,000多票、1,000多位買家,並創出半日沽清的佳績。

 

開售當天現場所見都是一些中產級別人士,筆者旗下團隊受到相當大數目客人的服務要求,都希望能購買成功。綜觀客源分佈,主力都是原區街坊,既有分支家庭,亦有租客,只因項目現買現住、位處市區臨海地段,在香港土地有限之下,購買資產是財富保值的一個儲富工具。

 

筆者多年前已經深深體會到香港市民儲存了大量財富,即使在2008年金融風暴前,香港實在的財力已經是相當強勁;當美國金融危機爆破後,各國財金局開動印鈔機,採用量化寬鬆政策救市,催動了全球資金流動。由那一刻起,流入香港的資金量便加大了,我們這個小島受惠了中國經濟飛升的好處,整體經濟活力足充,無論老闆輩、打工族的收入都同時增加了,財富有所增長,所以存在的購買力深不見底。

 

這幾年政府從稅務著手,以重稅制度管理需求,令物業市場升幅軌跡上出現過幾次調整期。雖然政府的需求管理手法每次都促使交投量大跌,痛苦了我們中介公司,但是似乎未能壓抑樓價,相信與香港居民財力難以估計有關。在資金比資產多的情況下,有錢人仍然是熱衷於投資物業。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