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高得出乎意料現象

日期:2017-03-01

將軍澳南壓軸臨海新盤「Monterey」由會德豐精心打造,項目涉及單位總數924伙,有約七成單位可享海景,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向筆者介紹項目示範單位所展示的珍貴藝術品。

 

 

鴨脷洲臨海住宅地皮以約$168.56億批予中資財團,每呎樓面地價$22,110,市民大表驚奇,而業界卻並不意外。開標前大家都有計算到將有發展商出價貼近$20,000一呎,本地財團也知道涉資龐大,大家都不願壓太重注的資金於一個項目,寧保留力量在未來土地供應上,因此出現了數個合資財團入標,包括:英皇和佳明、恆地和帝國合組財團、龍光地產和合景泰富等,最終由國內發展商組合龍光地產及合景泰富中標。

 

對於地價$22,000的水平是否太高? 以港島區紀錄來看,似乎不是高得超乎業界意料,回顧港島區以往地價,如:「MOUNT NICHOLSON」當日由南豐夥拍會德豐首度合作以$104億元奪得山頂最貴重地皮,每呎樓面地價$32,014;長實以$116.5億奪半山波老道地皮,每呎樓面地價$26,763;東半山司徒拔道前嶺南書院地皮,由新地以$44.9億購入,每呎樓面地價$24,891,數幅貴重地皮每呎樓面地價也差不多要以$25,000起跳。相比之下,此幅臨海地皮的成交呎價又不是太高;只是因為涉資總額龐大,才令大家警覺。

 

國內發展商在港買地毫不手軟,動輒出動百億元資金,香港市場對此景況好像目瞪口呆,頻頻說好多錢好多錢。但是對於在一季售樓收益也有幾百億進帳的國內發展商而言,一年過千億收入是等閒事,香港的發展項目僅屬小規模。在過往日子,因為在國內發展房地產利潤高,回籠快,都看不起香港市場。現在國內發展限制多,加上早前已賺得不少資金,需要尋出路,香港作為一個生活及文化都是他們熟悉的地方,老闆輩當中更有不少人是在港生活的富豪,故開始打入這個既公開又透明的物業發展市場,只要建造條件不複雜的土地,他們便樂意參與投標活動;加上他們習慣先戰後求勝的作風,搶地時必然較勇進。看慣國內客購買行為,相信他們清楚自己擁有的客源,承接力可到什麼程度,他們奪地的信心真是非我們本土市民一般理解得到。

 

我們年青一代如要保持未來優勢,必須好好瞭解新的中國消費模式和心態,不可只覬覦庫房那數千億派糖支助政策,有點養弱;要提升競爭能力,就要自己好好裝備,與時代一同前進,才不致被淘汰。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