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紙不值錢 依舊信「磚頭」

日期:2013-04-29

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積極量化寬鬆的環境之下,要財富達到保本增值目的,並不容易,因為即使是實物的黃金,也可以跌得很「甘」,唯有物業在現今世界各處尚算價位堅穩。

 

美國的量化寬鬆大印銀紙,經已使到全球的資產變質,好像世界各地印刷出來的金融產品,都因2008年金融海嘯而變得信心大不如前,世界各地投資者寧願要物業或黃金等實物。

 

繼美國猶他州之後,再有美國州份確認黃金及白銀幣成為法定貨幣,亞利桑那州議會較早前也通過,批准黃金及白銀幣成為該州份的法定貨幣,法案最快明年起生效。如果商戶接受,消費者便可使用該兩種貴金屬貨幣購物。

 

分析家指稱,上述措施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旨在顯示各界憂慮美國聯邦儲備局不斷買債印鈔,令美元有一日變得一文不值。可知紙幣經已在美國人民心目中有所動搖。

 

但黃金也不代表可以完全放心,去年底每安士黃金大概是1,712美元,今年42已低收至1,600美元,低處未算低,415竟收1,361美元,單日跌幅約9.3%,更低見過1,321美元。金價兩日累積下跌超過13%,超逾200美元,創出33年來最大的兩日跌幅,不少黃金投資者輸死,黃金不單未能保值,甚至貶值。

 

但實物的另一種類——物業,卻表現可人,走勢比黃金更穩健。不僅自2009年以來大受本港投資者歡迎,連全世界各地的投資者,也發現物業的好處,在亞洲、歐洲以至美洲,陸陸續續都有投資者相繼加入購買物業作保本增值之用。雖然香港面對政府多番打擊樓市,包括用到買家印花稅和雙重印花稅,阻止外地買家購入本港物業,才見到樓市有回軟的跡象。但今年首季,樓價仍錄得6.6%增長,表現相當不俗。

 

至於世界其他地方,樓市普通表現堅穩,歐洲和美國樓市亦見升勢。而在香港樓市被摒諸門外的中國大陸買家,也從老遠的亞洲飛到歐洲及美國,吸納當地的物業作為投資,視歐美的物業作為香港的代替品。歐美部份地方的樓市本來仍然低沉,但在世界各地買家積極掃貨之下,樓市亦被「買起」!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