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非對症下藥應撤

日期:2013-08-22

政府對住宅樓市所實施的「3D」措施,近三年來不但未能起到壓低樓價之效,反而繼續上升,並且產生副作用,導致樓市成交大減五成以上,令多個相關行業叫苦連天。政府實在有需要撤銷「3D」,再研究其他有效招數。

 

201011月以來,港府先後推出「3D」,即是SSD/額外印花稅、BSD/買家印花稅和DSD/雙倍印花稅。雖然政府官員表示,「3D」行之有效,可以令樓價穩定。但事實勝於雄辯,「3D」實施以來,代表二手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並沒有大跌過,反而是有所勁升。20101119日宣佈推出新招至今,CCL88.24點勁升至最近的120.41點,累積升幅達到36.45%

 

當然CCL在較早前也曾由123.66點歷史高位回落,至最近的120.41點而言,只比高峰回軟2.62%,累積升幅仍然大把在手。由於「3D」成本高昂導致不少業主不想賣樓,造成盤源短缺現象,部份買家要買貨唯有高價追入,令樓價如同火上加油,不肯回落。

 

3D」的推出並未對症下藥,恍如醫生見到病人發燒竟然開止痛藥一樣,沒有幫助到病人退燒。在這情況之下,醫生理應改配退燒藥給病人,但像醫生的政府卻是依然故我,繼續使用止痛藥!對於壓制樓市的升勢當然無用,甚至產生副作用。近年樓市的成交量大減,就是「3D」所造成,官員卻死硬堅持不改變招數,對於香港樓市、失業率以至經濟會有很大傷害。但樓市面對政府,不能像病人對待醫生般,可以要求換藥或者換醫生。

 

政府可以說,如果沒有「3D」,樓價可能爆升得更多。CCL從高點輕微回落,理由是美國儲局在「3D」施行的同時,最近發佈退市及加息消息。CCL的回軟是與美國近期加息的關係大過「3D」,政府官員表錯情誤以為是「3D」產生的推低作用。筆者認為,如果「3D」對壓低樓市有效,就不會有36%以上的樓價升幅。

 

由於本港樓市是因近期預料加息影響到樓價回落,所以,買家採取與以往相反的入市方法。以往遲買樓價格會升,在加息陰影之下,遲買樓價會跌,沒有上升的預期,所以,紛紛採取觀望態度不買樓。

 

但目前不少業主經已供滿按揭,無資金需求壓力,因此持貨力甚強,而買方亦懼怕美國加息,加上「3D」使到交易成本高昂,亦對買樓冷淡對待,結果造成買賣兩閒。由於近期樓市交投大減超過五成,地產代理、地產商、銀行按揭部門,律師樓、裝修、材料供應、設計、廣告等等,多個行業都變得門堪羅雀,生意大受打擊。如果政府不撤回或修改「3D」,將會有可能引致有關行業的失業率人數大增,對於香港經濟,亦構成沉重打擊,不利政府管治。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