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中小企物業資產轉弱
日期:2013-11-28由於港府實施「3D」(雙倍印花稅/DSD、買家印花稅/BSD及額外印花稅SSD)辣招政策,對於新一代中小企業家而言,經營生意有更多制肘,賺錢難度亦大大提高。
香港有些上一代中小企業家,在光榮退休之時,原來所賺最大的一筆錢,並非胼手胝足捱到金睛火眼的本業生意,而是出售廠房或物業所賺的才是最大筆。不過,許多中小企家一直以來都是賺著蠅頭小利而養活著不少員工,尤其是被稱「廠佬」的養活最多員工。
香港不少中小企業家和「廠佬」都值得尊敬,因為有些經營國際貿易生意或工廠的,他們本業所賺的不多,但久不久便會面對外國買家賴賬或走數,部份資產比較薄弱的中小企或工廠,便逃不過倒閉的結局,而員工就要面對失業的厄運。
不過,本港上一代的中小企業家及廠家,多數都投資有道,通常會買入廠房、住宅、寫字樓作為公司以至私人的資產。所以,儘管被人賴賬或是走數,他們都可以透過出售或抵押物業資產套現,作為救命錢,令企業得以渡過難關,員工亦避過失業的危機。
但自從「3D」辣招生效之後,物業的買賣流通量大跌,即使企業遇上危機,也難以透過出售物業資產續命,即使業主劈價出貨,亦未必有人夠膽承接,物業也變成遠水救不了近火。
而且上一代中小企業家以物業作為公司及私人資產這一個救生門路,可能經已成為過去。因為「3D」的出現,使到新一代中小企業家不能再購入物業作為他們的資產。原因是一來「3D」造成物業交易成本昂貴,二來套現的流通量亦今不如昔,三來不少人預期樓價會因「3D」的打擊而下跌。所以,新一代中小企家,未必夠膽像上一代中小企家買入物業作為他們救命的資產。
上一代企業家購買物業作為保本增值以至救急的資產做法,對於新一代企業家可能是此路不通了。新一代中小企家要創富,最直接方法就是在本業與各個對手正面交鋒。就以做工廠而言,以前經已是蠅頭小利,現在他們在商場上全接觸戰門,利錢就變得更加微薄。
加上又沒有物業作為保本增值的輔助資產,一切收益就靠在市場戰鬥得來,盈利更無保障。筆者覺得,將來新一代中小企業家創富的難度,比較以往艱難得多。
港府用行政措施干預樓市,推出「3D」,只會使到新一代中小企業家處於比以往更艱苦的經營境地。如果世界經濟不幸地有甚麼三長兩短,企業倒閉數量增加之外,其員工的失業可能性亦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