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高美元大貶 造成港樓價勁升
日期:2016-09-02香港實質通脹不低,再來個聯繫匯率,加上美元購買力又無休止地大幅貶值,是造成本港住宅樓價飛升的元兇。以美孚新村為例,45年來保守估計升幅約為73倍。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宣布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當時每盎斯黃金兌換35美元,其後金價扶搖直上,去到近期約1,340美元。以美元兌黃金而言,這45年以來,美元貶值97.38%,幾乎化為烏有。
由於美元身價狂瀉,其他資產價值就相對大幅上升。就以1968年落成的第一期美孚新村為例,當時新盤開售價格每個單位在3至12萬元之間。如果以中間數平均計算,連同期後價格及通脹上升,假設在1971年價格估計約10萬元。根據今年8月美孚平均每單位售價為740萬元,換言之,樓價在過去45年上升73倍。
不過,在1983年因香港前途問題,引發信心危機,港元匯價大跌,去到同年10月政府實施聯繫匯率,將港元與美元掛勾。以後,港元匯價及息率走勢都要跟隨美元轉變。但自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勾開始,美元至今的大趨勢是不斷大幅度貶值,45年累積跌幅多達97.38%,美元兌黃金,幾乎變成廢紙無異,港元與美元掛勾,匯價亦逃不過大幅貶值的命運。
港元兌黃金貶值,兌其他資產亦沒有兩樣,購買力長期縮水。因此,各種資產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升幅。尤以住宅等物業,實用性比起黃金更廣泛,樓價理所當然勁升,也屬自然。
而且港元跟隨美元貶值,也會加劇輸入通脹,雖然每年的通脹幅度都不同,但幾十年來累積就是一個巨大數字。所以,本港通脹也有一定度反映在樓價之上。因為美元這幾十年的貶值幅度非常厲害。
現在全球都在量化寬鬆、超低利率以至負利率,而且歐盟及日本更蠢蠢欲動地要將行動加碼,故此,筆者預料會有更多資金從社會以及銀行體系流入各種投資市場。
從2008年後環球金融海嘯爆發,由於量寬以至負利率措施引致資金泛濫,熱錢會到處流竄,尋求投資回報。不過,這些年來全球許多投資市場例如股市及匯市的表現都差人意,甚至出現蝕大本現象,投資者對於資金的投資配置會更為審慎。一些曾經令投資者輸大錢的投資工具,很可能會被視為避之則吉,尋找比較穩妥的投資工具投放。
基於過了幾年戰績,住宅等物業市場贏多輸少,而且比較黃金更為實用,資金可能集中火力向物業市場推進,樓市升溫的機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