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承接力 預料歷久不衰
日期:2016-09-16本月初,三個私人住宅新盤合共超過一千個住宅單位推出市場發售,不但凍結金額龐大,更能夠在週末日兩天賣個滿堂紅,場面爆買。但一定會有人擔心樓市後勁不繼,筆者回顧二三十年前的落成量,發覺累積了巨大購買力,預期未來樓市強勢歷久不衰。
港人港地「啟德1號」、將軍澳及「海翩匯」及元朗「Grand YOHO」三人大型新盤,合共數量逾一千個,在月初的週末日兩天首輪取得出色銷情,連同其他新盤,合共錄得逾1,100宗交投,創出一手新例實施三年以來最多交投量的周末日。再加上近數月來一定數量新盤成交,必定會有人懷疑樓市將來的承接力能否持續。
筆者對於樓市未來信心充足,並不擔心承接力轉弱的問題。打從2010年起政府先後實施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雙倍印花稅這三項稅款的辣招,令樓市成交量大減,以新樓落成量計算,數量最多的一年夠1.6萬個。如果今年超過1.7萬個經已算是破了近年的最高紀錄,但有兩年連1萬個也不到。
大家如果回顧八九十年代本港一手私人住宅新盤落成量,便會發現很有趣的數字,亦會令市民放下樓市後勁不繼的心頭大石。原來當年大致上每年有2、3萬個單位以上落成,這個水平持續到2004年。由2005年開始,每年只得數千或者1萬多個單位落成,明顯比起以往少得多。光是2004年至2010年這段時間累積下來的購買力,經已非比尋常。
再加上2010年底開始實施的三項辣招印花稅,累積至今的購買力,亦非常雄厚。期內減少的成交量不限於一手新盤,連二手樓亦縮減了不少,以一二手成交量合計在1997年歷史高峰紀錄逾17萬宗,跌至近三年只得每年5、6萬多宗,樓市長期累積下來的購買力,更加不得了。如果一爆發出來,驚天動地。
還有一點也要值得注意的,即使近年由2014年開始,每年平均有1萬多個,但住宅單位容量應會小於八九十年代,因為當年兩、三房單位不少。但近年部份單位被間細,變成一房甚至開放式單位,縱是每年同是售賣1萬多個單位,數量雖不變,實質容納能力比起以前低得多。
目前單位供應量維持不變,實際上單位面積縮細,容納住客的數量肯定大幅縮減。所以,樓市的實質累積購買力,只會有增無減,購買力應會比起以往更為龐大,相信不會在未來兩三年內耗盡。樓市未來數年,吸納量應可以保持甚為平穩甚至穩步增加的局面。而且香港現時不論經濟規模及人口數量都比八、九十年代為大,在正常情況之下,對住宅的需求量一定比二三十年前大得多,購買力自然更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