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樓比例如增 私樓價再升
日期:2018-01-19政府公佈《長遠房屋策略》2017年週年進度報告,預計未來10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維持46萬個單位。由此看來,政府即使強調增加房屋供應,但預料正在面對「樽頸」問題,想快也快不來。預測未來一年本港私樓價格為勢所逼續升。
報告指出,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繼續維持在6比4,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8萬個單位,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為18萬個單位。公營房屋方面,維持提供20萬個公屋單位及8萬個資助出售單位的目標。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指出,公營房屋供應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房委會已用盡所持有的「熟地」。如果地皮並非熟地,房委會一般需時7年或以上才能完成建屋,比較用熟地建屋的5年更長。
未來十年公營房屋目標是28萬個單位,但目前只找到23.7萬個單位的供應量。建成公營房屋出現4.3萬個的缺口。再面對熟地用罄,將來公營房屋供應量有機會更慢,目前公屋輪候申請經已突破28萬宗,4.6年的上樓等候時間有可能延長。
由於不少公屋輪候申請者經已等得不耐煩,要求加快上樓。部份政團亦提出將公私營房屋新供應比例,由現時的6比4改為7比3。此舉無疑有助加快公屋申請者上樓,但影響相當深遠,必須作慎重研究,因為會令經已高企的私樓樓價火上加油。
本港私樓價格長年穩步上揚,經已招致很多市民不滿,原因是樓價高昂許多市民都望樓輕嘆,無法上車。樓價向上,亦某程度上扯高私樓租金,市民上不到車,又申請不到公屋,多數都要捱貴租。將公私營樓比例由6比4改為7比3,或許加快市民入住公屋,但卻造成私樓供應減少,進一步推高私樓樓價及租金,又招致另一批市民不滿,兩面不討好。
政府在房屋供應比例方面作出任何重大改動,都會引來巨大反彈,這個「副作用」也很嚴重,令政府辦事綁手綁腳,亦會被罵得裡外不是人。既然不改又被罵,改又被罵,倒不如繼續集中精神去物色新地皮,增加供應最為實際,既能平抑私樓樓價,又能增加公屋供應。如果將供應比例改動,社會的反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府只會浪費精神氣力,吃力不討好,又得不出甚麼好成果。
加快尋找土地起樓才是最直接方法,改動公私營房屋比例,引起反應不容易評估。對付一個火頭總容易過對付兩個火頭。如果真的要改動公屋私樓比例,只宜微調,改幅太大會令私樓價格狂升,害了未上車私樓的市民及租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