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置業先問自己4個問題 隔山買牛

日期:2019-10-01

本港樓價高踞全球,不少港人轉投海外物業,除傳統的英美加澳、中日台泰等地亦相繼有新盤來港推銷吸客,精美的模擬相片外,配以「低樓價、高回報」作招徠,展銷會更是愈聽愈令人心動。不過,所謂「橋唔怕舊」,90年代風行的「爛尾樓」時至今天仍然存在,始終是隔山買牛,要避免墮入置業陷阱,先問自己四個問題。

 

第一,是否瞭解當地的樓市制度及現況?

 

很多港人將香港的樓市思維套用到海外市場,但其實不同地方各有不同稅制、保險、按揭及限購條款。如購入、持有、出售及出租日本物業均涉及稅項,其中,物業五年內轉售須繳付利潤三成作資產增值稅。

 

 

第二,發展商的品牌是否可信?

 

由於海外物業大多以樓花形式發售,部分規模較細的海外發展商會以貸款購入地皮,分階段發展,若項目銷情欠佳,發展商未有足夠資金周轉,便有機會「爛尾」。為免購入「爛尾樓」,又或項目管理及質素成疑,最好揀選資金雄厚,聲譽較好的大型發展商,入市前先參考其背景及過往發展項目,減低風險。

 

 

第三,既然項目「咁筍」點解唔益自己人?

 

就算項目質素再高,若然價錢並非當地人所能負擔,即近乎沒有二手市場,業主日後想找買家接貨難度會較高,可能要貴買平賣。而若然該區並非租賃旺區,當地人又租不起,最終或長期丟空,沒有租金收入之餘更可能要按時交管理費或地稅。

 

 

第四,是否可完全依賴物業代理?

 

現時來港銷售的海外樓盤並不受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監管,而不少在港銷售海外物業的中介人,包括發展商及代理,亦不受地產代理監管局監管,故選擇持牌代理較有保障。當然,準買家最好能親身飛往當地,實地視察項目及其周邊環境。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