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報導指,有人在某一鄉村的必經車路上安裝了電閘,並聲稱這條車路是私人土地,安裝電閘只是保障自己的私人財產,但為了方便村民出入而沒有圍封,只是收取開關閘口的過路費用而已。有村民覺得匪夷所思,不肯定多年來讓公眾出入的道路是否私人擁有,而有人更懷疑土地上有政府的燈柱,懷疑這幅土地是否應屬政府所有?
單憑土地上有政府的電線桿或燈柱就推斷那不是私人土地是頗為武斷的,因為這些公用設施往往需要經過私人土地才能去到其他較偏遠的用戶。要知道該幅土地是否私人擁有,最快捷簡單的方法是查詢政府的「地理資訊地圖」,在網站內的地圖尋找需要的土地位置後,便知道該幅土地是否有地段編號,找到地段編號後便可在土地註冊處尋找該地段上的業主資料。一般來說,政府土地是沒有地段編號的,因此如果你看到該地段有地段編號的話十居其九都是私人土地。
其實在新界村屋群發生這樣的事情時有所聞,筆者多年前在農地的估值中,尋找相關土地成交時,當時一般農地的成交只是大約二百元一呎,但一幅位於村口必經處的土地價格卻高達三千多元一呎,相信是因為這幅土地位處於進出該村的必經之處,所以這麼貴。
記得筆者第一年入大學修讀土地管理時,關於土地的法律就有提及地役權這個概念。一幅土地的業主可以和周邊土地的業主達成協議,讓他們經過其土地進出,當然這些協議可以是有償或無償。這些情況不只是在新界發生,即使在山頂一些貴重的物業筆者也曾經遇見過。
因此,土地擁有人收取費用讓其他人經過他的土地並無不妥。但是,在上述個案中有村民提及這些土地多年來都是無償給予村民使用,現在才收取費用則是十分不妥。過往亦曾經有案例阻止了土地擁有人收取費用,但這些都涉及法律的觀點,筆者作為測量師在此不作太深入討論。
從以上個案可以看到,購買或租用村屋自住時,特別需要注意周邊的土地業權狀況,免卻因突如其來的過路費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