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物業為之「抵買」?

日期:2022-08-04
萊論樓市-怎樣的物業為之「抵買」?-House730

踏入傳統暑假及在第五波疫情後,市場上紛紛有樓盤開售,最近就有一個屯門的新盤NOVO LAND以貼近二手折實呎價低至12,000多元起出售,項目反應熱烈,一再加推,收到約10,000票認購,超額三十幾倍。相反,屯門近掃管笏一幅政府地皮招標,卻流標收場,地皮與新盤都在屯門,地點不相近,反應兩極。

有不少客戶及朋友問筆者,哪類型物業才是「抵買」。物業又或是任何一種商品的市場價格,筆者較為相信供應與需求的傳統經濟理論。香港地少人多,根據最新的數據,2021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只得約170平方呎。近年,香港住宅市場整體新供應不多,市民購買居所的剛性需求強烈,因此支持住宅市場的增長。

 

「抵買」與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以屯門掃管笏地皮為例,附近一手新盤成交平均實用呎價為每呎15,000元左右,如果新盤以九折甚至八折推售,即大約每呎12,000至13,000元這個水平,價錢十分吸引,即與NOVO LAND的開價差不多,扣除建築成本,每呎樓面地價可能在5000元甚至更低的水平,發展商才有合理利潤。這邊廂有人覺得在屯門新盤以每呎12,000至13,000元出售價錢化算,那邊廂則有錦上路站的大型樓盤柏瓏開售,實用呎價在16,000多元起,也有很多人覺得「抵買」,超額認購很多倍,在市場上也有很大迴響。屯門與錦上路都是在新界西,樓價相差達20%,但真的很難去比較哪個項目抵買,因為兩個樓盤都有各自的目標客戶群。

 

供應方面,上年度施政報告提到北部都會區,縱使整個都會區可以提供幾十萬個住宅單位,但都是遠期目標。另外私營房屋方面,透過賣地與鐵路項目,在未來10年興建約10萬個單位,即平均每年10,000個。但萬丈高樓平地起,發展一個項目需要用上數年時間,以上各樣仍然有遠水不能救近火的感覺,導致現在或短期內市場新供應不足。

 

筆者常喜歡用食物價格去比喻物業價格,以牛扒為例,有些人覺得200元一塊美國肉眼牛扒「抵買」,有些人則會覺得日本和牛比較好食,但亦有人會買超級市場幾十元的牛扒,這完全是根據買家的購買能力及要求,在物業市場亦然。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